1974年加拿大福利部部長(H. M.Lalonde)提出Lalonde Report, 報告中指出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為: (1)醫療體系(10%)(2) 生物性因素(遺傳,20%)(3) 環境(20%)(4) 生活型態(50%),而其中以生活型態最為重要。因此,為了能有效率地使用有限資源來達到更多人的健康,從社區健康營造著手,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形態與環境,跳脫過去在醫院裡以治療疾病為目標「修復健康」模式,而是以更大的群體概念去「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產生。在短短兩周的時間裡,來到新港這樸實的鄉鎮,看見了許多居民用心努力地打造、經營整體社區環境,讓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從各個面向往健康大目標邁進,著實令人感動與著迷!
健康來自環境
從靜心園、長春園回到綠園,在這鄉村裡的每一片公園綠地,幫工作忙碌地村民們留下喘口氣的時間,坐在涼亭的木椅上,望著草地的翠綠、牆上繽紛的彩繪,心靈的休憩是明日繼續奮鬥的活力泉源。進入菜公村那段扶疏的綠色隧道,令我鬆開緊催油門的手,在古意盎然的民宿前好好聆聽居民是如何重新再造社區,讓老人家能安心、快樂地在自己的家園頤養天年。 遠方三支龐然的煙囪總是吐著陣陣白霧,轟隆來往的貨車,總讓居民擔心漸漸啃食自己與土地的健康。既然來到這裡,就算再大的企業也是社區的一份子,更應該擔起社會責任與拿出企業良心保護滋養生命的空氣與水。
健康來自彼此關懷
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以身心障礙、老人、新住民為服務關懷對象,連結社會可用資源與社區熱心義工,長期有系統地協助上述這些社區健康弱勢的居民,老人送餐服務、扶緣ㄟ店二手物品回收義賣,就像一座橋樑般,讓社區裡有能力、有心力的人可以將關懷送至這些人家中,讓彼此的生理、心理更往健康邁進,也慢慢踏實了社會健康的營造。
穿梭在田野間的小路,剛結束清晨農忙的居民們往著廟埕、活動中心前進,彼此的招呼寒暄,義工為居民量血壓、腰圍、體重並且長期地記錄這些數值,適時提供給有健康相關問題的居民衛教。在這些社區關懷活動中,喚醒的是居民更主動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也關心身邊人的健康。
健康來自心靈撫慰
從前先民來台開墾時,醫療並不像今日發達,當有健康問題時,居民求助的是向神明祈福、以香問脈求取藥籤、神壇收驚等等儀式。經歷長久的時間考驗,這些民俗療法仍然流傳至今,並且是許多社區居民解決健康問題的選項之一。暫且放下科學的眼光來看待,這其中必定有其道理可依循之處。在混亂不明的環境下,除了生理的問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擔憂害怕、心靈上的不平靜。藉由這些宗教儀式、民俗療法來達到如同今日醫學上的「心理治療」,幫助居民回復心靈層面的健康。雖然途徑不同,但都是這塊土地上「醫療體系」的一部分。
健康來自議題探索
實際探討社區健康議題是體驗社區健康營造最好的方式。這次選擇的主題是「探討新港地區青少年瞭解菸害問題之程度」,藉由與學校老師訪談以及問卷調查來得知青少年實際吸菸狀況,提供往後介入此健康議題之方向。從與國中生教組長的訪談中,瞭解國中生菸害問題比預期中嚴重,而我們擔心的是藉由吸菸「入門」更進一步有其他藥物濫用、毒品吸食的問題產生,因此早期介入青少年戒菸是重要且對健康改善將有明顯助益。問卷的結果,在菸害影響健康的認知以及相關法律規範的瞭解程度仍顯不足,雖學校皆有固定的反菸宣導,但似乎深度不夠,有更多補充的空間。
社區健康營造要能成功,除了需要領航者不斷地開展新方向、找出社區健康議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群努力划槳、努力讓社區向前行的志工們以及每個社區居民。對生活土地的認同與愛護,是社區營造成功的關鍵。在新港這兩周內,看到不同行業、領域的人默默的為這個社區付出,一步步提升這個社區的生活環境品質,也關懷身邊健康弱勢的族群。社區醫學的廣度,在新港社區裡得到了更大的推展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