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藝文導覽

【388期】「貓年有魚」繪本創作特展

作者:黃建棠◎新港閱讀館館長

在繽紛的插畫世界裡,每一筆色彩、每一道線條,都是創作者心靈的映照。3月15日,新港閱讀館邀請插畫繪本工作者貓魚(蔣孟芸)舉辦「插畫創作體驗課」。課程帶領孩子了解繪本創作的美好與現實,並透過分享與實作激發創作靈感。

 

創作初心——做自己喜歡的創作
貓魚老師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創作不應該只是迎合市場或追求標準答案,而是要做自己真正喜歡、覺得有趣、有意義的作品。」這種理念代表自由與勇氣,提醒創作者應忠於內心,而非迎合外界評價。老師還特別強調,許多經典繪本的起點,往往只是一本小小的手製書。她展示了自己早期的手稿與小書,說明許多最終成書的作品,最初都只是簡單的構想與草圖。她的分享讓孩子與家長體會,創作並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而是透過不斷累積與嘗試,最終才能成形。

 

幽默與親子情感的交織
本次展出多幅《怪獸媽媽》繪本原畫,創作靈感源於老師的育兒經驗。面對孩子的調皮,她曾開玩笑想:「要是能把孩子塞回肚子裡該多好!」這成為繪本創作的契機。故事中,期待已久的寶寶終於誕生,怪獸媽媽卻因擔心世界的危險,決定將寶寶「丟回肚子裡」以確保安全。然而,寶寶依然好奇,媽媽便透過「吞食」各種事物,讓寶寶間接體驗世界。這幽默情節令人會心一笑,也引人思考親子間保護與探索的微妙平衡。

 

創作體驗——讓故事變得生動
老師引導孩子先設計故事主角,再構思故事情節,強調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轉折」,也就是讓讀者感到驚喜或意外的「哇哦!」時刻,例如怪獸媽媽吞下寶寶的片段。過程中,她分享繪本創作經驗,說明從草稿到修改的細節,例如《親愛的奶爸》中魚爸爸吞魚卵的畫面,為追求真實感,她從快速吞食改為「一口一口慢慢吞下」,讓插畫更貼近真實。貓魚老師的展覽與課程不僅傳授技巧,更啟發孩子創意,讓他們透過故事與畫筆探索創作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