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健康社區

【380期】新港素園——愛的一家人(一)

作者:陳錦煌◎創會董事長

很難得,可以留下來和素園的長輩們一起午餐。席間,我問已經到素園將近二、三個月的洪媽媽,知道不知道我是誰?
她笑笑說:「你是老師!而且還可以對著麥克風跟大夥們一起唱歌,真好!」
令人欣慰的是,這位洪媽媽終於從中重度失智的表情呆滯、雙眼無神、沒反應、不答話的狀態走了出來。不但嘴角有了笑容,還說出我是老師,且隨著曲調唱歌、打拍子,斷斷續續地,至少開口,也答對了一半。
洪媽媽是嘉義基督教醫院轉介到素園的個案,除了失智,還有其他慢性病,狀況不是很好。受限於健保住院不能超過兩個禮拜的規定,她勉強出院,轉到素園。家人再請居家照顧者,每天陪伴到素園一個早上。
她剛來的時候,對周遭的人、事、時、地物幾乎完全沒有反應。由於居家照護者是新手,沒有照顧經驗,以為什麼事都幫她,就是好的照顧。這樣一來,反而讓洪媽媽沒有學習進步的機會。只好安排在婉如帶領的高齡人生寶盒的小班課程裡,和其他長輩及外籍看護在素園冷氣教室中上課。婉如不僅帶洪媽媽,更要教導居家照護者哪些能幫、哪些不能幫。每天反覆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一方面請吃東西吸引她的注意,陪她唱歌、幫她按摩、教她畫圖或勞作來誘導她,並個別化設計課程內容。幾個禮拜下來,進步有限,但開始有較多的反應,也和鄰坐的阿公有了互動。昨天竟然開口笑,回答說:「你是陳老師!」
這是素園照顧長輩不斷讓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台灣人平均大概有八、九年的不健康餘命,那麼,是誰來照顧陪伴?家庭、社區、機構或政府那聞名世界的健保?如何照顧、在哪裡照顧、錢從哪裡來?這將是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的台灣愈來愈大的挑戰!
記得我媽媽到90 歲時,大概是我從行政院回家重新執業不久,身體開始出現狀況。沒辦法出去買菜、不到公園運動;雙手握力不足、打不開瓶蓋、瓦斯、水龍頭開關;上下樓梯危險,開始臥床,體力慢慢下降;常常懷疑是不是有人拿了她什麼東西;一個人在家,找東找西,找不到時,以為被偷,發脾氣;排尿困難的老症狀出現,血糖開始增高,平常最喜歡的楊麗花歌仔戲不看了。這些問題,隨著幾度住院,逐漸加重,一天不如一天。腦筋退化,慢慢地,想的、說的、做的,都回到小時候給人當童養媳,以及受本身也是童養媳的婆婆的責罵。上天不公,生命的煎熬、苦難、哭喊,竟然隨著我媽媽前額葉功能的退化,老了以後又天天再度倒帶上演。那時候,幸虧我哥哥嫂嫂們、二姐、大妹及小妹們輪流回家照顧,直到2012年過世。大約整整八年。
我媽媽的不健康餘命,在五男四女且其中一位是醫師的合作分擔下,勉強渡過。而台灣的現況呢?
政府在2017 年開始推動長照2.0,最近賴總統計劃提升到長照3.0,希望可以協助大家照顧不健康的家人。但是,數量這麼大,而且人人不同的照護需求,光靠政府力量夠嗎?
感謝鄉親出錢出力協助成立「新港素園」,延續扶緣服務協會「社區型永續性由下而上長期照顧體系」。我們學習不斷用「愛」來關懷素園長輩,經由「愛」,我們成了沒有親屬關係的一家人,以彌補家庭照顧之不足。或許,哪天我們老了,素園可以是照顧我們的最親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