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誠品書店新港培桂堂限定店開幕,吸引許多鄉親及小朋友們的注意,也看到新港孩子們不約而同地拿著壓歲錢買他想要看的書,春節期間,書店營業屢創佳績,看來位於新港大興路僅有十坪大的小小書店,未來很可能為誠品這類國際聞名品牌創出新的經營模式,同時,也帶給新港人另一波文化衝擊。
我不免俗,幫小孫女買了世界名著《小王子》的立體書,也為自己買了本美史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暨美國家科學院院士李飛飛教授親寫的《視界之旅》;身為移民之女,為追求內心的北極星,隨父母移民美國,從不會講英文的高中生,辛苦奮鬥20 多年後,成為世界人工智慧的領導者,這本書深深感動我心,達到「健康安適well-being」的狀態,每每翻閱就欲罷不能,春節假期也不知不覺地過了!
最近和中正大學施慧玲教授領導的長者人權團隊合作,將進一步整理新港文教基金會近四十年的工作經驗,有哪些內容可提供參與:「在雙老或單老家庭愈來愈多、愈孤單;失眠、焦慮、憂鬱、三高等慢性病愈多樣;論量計酬的健保給付產生愈來愈多無效醫療時,可提供不必開刀、不必打針或吃藥,但仍有醫療及保健的效果!」
這種具醫療效果的社區參與,又稱「社會處方」,源之於英國公醫制度,目前已推廣到二十幾個國家;我想反省基金會的歷年工作中,哪些曾是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然後進一步檢討,在什麼時候或什麼場域?對什麼人?我可經由什麼方式邀他參與?以產生什麼樣的健康促進效果?
回想37 年前,新港已少有新鮮事:像傳統布袋戲、歌仔戲、子弟戲軒社表演等早已沒落;有時夾帶脫衣舞的新興歌劇團,隨著新港唯二的兩家戲院結束營業,而少了大家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至於創下台灣收視紀錄的黃俊雄雲州大儒俠電視布袋戲,在提倡「國語」的反共國策下,逐漸「被」退出。另外,新港書店賣的只剩報紙、文具、明牌號碼、或頂多藏幾本黨外雜誌偷偷地留給熟客,新港的日子日益單調無味,難怪「大家樂」的出現,如野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 基金會成立後,1989 年元月一日在廟口媽祖大樓前舊稱十八坎租下基金會辦公室,除了提供鄉親泡茶聊天、義工開會籌備及聯誼外,林老師特別建議成立「兒童青少年圖書館」。這在當時是一項創舉,因為新港各學校的藏書大多老舊,吸引不了孩子。奉天宮附設圖書館的維持後繼無力,大部分家庭的藏書又少得可憐,而基金會會館對面媽祖大樓下開設盛極一時的電動玩具店,店裡充滿各式聲、光、色、甚至賭博的刺激、煙霧瀰漫、出入複雜,小小孩童若把持不住,很可能一時同儕模仿、好奇、受誘惑、甚至被脅迫而不可自拔。
基金會的圖書館就是在這困難環境下成立,林老師為了吸引孩子進來閱讀,親自寫信給全國各大書店,募來全套漢聲大小百科、科學小百科、童話故事等,基金會並麻煩李淑華及陳彩雲兩位老師成立課後安親班,照顧下午沒有課的國小一、二年級小朋友,並拜託蕭麗玲老師看書說故事,以引導低年級的孩子從小讀課外書,努力幾年後,看到孩童不再右轉,改成左轉到基金會圖書館看書,我們也發現從小喜歡讀課外書的孩子,他的認知、學習、語言、創造力及個性發展都有較好的表現。
及早陪伴讀課外書,對發育中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如此大的好處,於是「讀書推廣」成為基金會工作的主軸,而後林老師家族捐贈圖書巡迴車,光寶集團宋太太支持阮位紀念圖書館,引進親子共讀及各式推廣活動,組織別墅讀書會,每月分享閱讀心得、各人專業及人生歷練,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讀書會成了奮發再起及社區發展的加油站,其健康促進及預防智能老化的效果,非保健食品可以比擬。
讀書是每一個人自己最能掌控的社會處方。當你孤單無助時,藉由讀書,可吸收他人經驗,神遊古今中外,強化人與人內心的聯結,發現智慧,走出困境;也是終身學習最好的工具,促進大腦可塑性,以減緩失智;也可經由讀書會,一起組織學習,分享人生經驗,群策群力,完成單憑個人力量無法達到的夢想。
你要嘗嘗比健康食品更便宜、更有效的社會處方——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