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創會資深義工,也是董事,吳麗容老師走了,九月十七日告別式,我必須參加既定在台中榮總的會議,無法出席,特別寫成一文,懷念吳麗容老師,也謝謝她及柏蒼老師協助基金會的辛勞!
基金會的董事,也是開創圖書推廣工作的麗容老師,本月九日無病無痛地走了,基金會及扶緣的所有伙伴同感悲痛與不捨!當然,最辛苦的是,數拾年來寸步不離、無怨無悔地陪伴在旁的柏蒼老師!
回想基金會的草創初期,被媒體暱稱「新港憨醫生」的我,每天忙著在診所診療病人,很難擠出時間推動基金會的工作;在成功的「雲門舞集」返鄉公演後,懷民老師希望新港鄉親最好能養成受益者付費的觀賞習慣,因此,每檔演出採售票方式,演出前,要宣傳,要配票到縣內各鄉鎮的售票點,要摧票,然後天天要了解各售票點的成績,以補強宣傳不足之處,在沒有專職秘書,沒有網路的即時統計,只好麻煩柏蒼及麗容老師親自開車到各售票點協助完成各項工作。
後來,1989年在廟口租用會館後,基金會決定對國小兒童推廣圖書閱讀,首先要解決成立圖書館最開始、最基礎的分類、編目等工作,那時基金會缺專職人員,只好拜託在新港國小教書兼管圖書室的麗容老師協助;她每天下班後再到基金會,載著老花眼鏡一本一本地整理、修復、貼上條碼、然後上架,因此,基金會的每一本書,上面都留有吳老師的汗水漬痕;1997年開始「維泰號」圖書車巡迴偏鄉小學,有時找不到司機,只好由柏蒼老師開車,麗容老師隨車,負責登錄及借還書,並設計各種推廣活動,讓書本能主動接近孩子,書香因此滿新港;他們兩位都曾擔任圖書推廣義工組長,麗容老師還進一步受聘擔任基金會多屆董事,參與基金會的決策;這些都是柏蒼及麗容兩位老師,一生夫唱婦隨,在艱難中,協助基金會發展,令新港人難以忘懷的甜美工作。
近幾年來,麗容老師的糖尿病及失智症逐年加重,慢慢記不起老友、同事及學生;感恩,柏蒼老師仍像當年陪伴麗容老師到基金會當義工般,相互扶持參加素園的活動,或許,素園的長輩及志工們彼此相看的眼神、互動的態度,仍保有濃濃的基金會的味道,加上素園美麗溫馨的環境,麗容老師記起陳醫師了,也記起基金會的老伙伴;當維泰號2.0開到素園,麗容老師的眼神亮了許多,彷彿看到當年的身影。
回想麗容老師在素園的日子,柏蒼老師每天隨侍在側,不離不棄,走在前頭,緊緊牽著吳老師的手,小心翼翼地注視地面,生怕吳老師被不平的路面絆倒,每天從家裡帶到素園,也從素園帶回家;謝謝素園長輩們的包容,因為麗容老師身體及認知功能重度退化,有時控制不了身體一些基本功能,或忘記身處何處而臨時有事發生,謝謝素園的寶貝、秘書及志工們,隨時協助隨地處理,不影響素園環境及上課的進度,非常感恩!
看到麗容老師最後幾天在婉如帶領,專為素園超高齡長輩開設的「高齡人生寶盒」的課程中(左上圖),在老師及志工們循循善誘不停鼓勵下,拿起畫筆,非常專注一筆一劃地畫出心目中的最愛;我非常相信這樣的生活,遠比在醫院被氣切,被三管,被點滴,被五花大綁得連翻個身也不行的臨終生活,更有意義,更值得追求!
素園是靠愛及信心結合成的非親屬關係的大家庭,讓我們一起珍惜在素園生活的每一分一秒,也讓我們努力活在當下,而且,幫助素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