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麻雀是臺灣田間最常見的鳥類,近年來臺灣樹麻雀卻急劇的減少,而嘉南大圳是臺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從最上游的水庫到佈滿整個嘉南平原的水道,它改變了地貌也產生了有別於自然的生態關係,田間成為動物的棲所,關於臺灣的兩種麻雀也因為水利系統產生了很奇妙的連結。藉由藝術工作坊帶領28位,從7歲到74 歲的學員共同創作《田間的夢》的樹麻雀聲音裝置作品;本展覽以《山麻雀之歌》和《田間的夢》作品呈現,探討臺灣山麻雀和樹麻雀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中的關係,臺灣樹麻雀,曾經是田間最常見的鳥類之一,但近年來其數量卻
急劇減少,期望透過展覽作為提醒人們對樹麻雀保育與關注。
藝術家介紹
蔡咅璟1986年出生於嘉義,生活工作於台南,2014 年畢業於國立臺南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獲得2022 年高雄獎首獎肯定,長期以錄像和裝置藝術為主要媒材,關注於生物學相關的研究脈絡,思考當代社會的價值體系並進行轉換。更透過工作坊帶領跨世代的學員,共同思考農村生態的保育與觀察,以立體造型的塑造,除了麻雀形體觀察創作外,透過劇本書寫,成為聲音裝置的腳本,學員們更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獨一無二的麻雀裝置。
藝術家分享
很開心能跟大家一起完成這次的創作,希望這次的工作坊的過程能帶給大家一次很特別的體驗,本次作品集結了腳本製作、錄音、機電、雕塑等環節,嚴格來說算是面向蠻複雜的製作,所幸大家都能順利完成,而過程中大家也很認真的製作自己的作品,這次的創作形式是以星叢的概念出發,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立的存在,也能集結起來能成為一個大型裝置,希望大家在完成後對於生態與創作都能有不同的體悟。
參展作品
《山麻雀之歌》2022,陶、聲音裝置,錄像八八風災後,山麻雀在牠們原本的棲地消失,人類進而採取一系列的保育行動,目前山麻雀主要棲息在曾文水庫、阿里山、關子嶺一帶,而在鄒族的神話中曾經有一種名為Uhngu的鳥在大洪水期間幫助人類取得火種,關於這種鳥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說為麻雀。對我來說這兩件事有一種很微妙的連結,因此我與鄒族的小朋友合作,使用曾文水庫的淤泥,燒製成人工巢,這些人工巢一半成為藝術作品,另一半則掛在曾文水庫供山麻雀使用,藉由神話的敘事與想像的延續,構築一個人與自然協商的方法。《田間的夢》藉由藝術工作坊共同製作樹麻雀的聲音裝置,藉由腳本製作、錄音、機器裝置製作等方式,透過跨世代的想像力去詮釋樹麻雀在田間發生的事。
工作坊學員名單
王政元、王柏權、王筱雲、王詳諺、江哲豪、江歆靖、何家慈、吳淑媛、李明霞、李淑萍、松祐彤、林孟學、林昕咏、林奕宏、侯伊青、洪麗卿、徐慧芳、張芳萍、張崇暉、郭寶龍、陳朝江、陳鈺中、黃宥嘉、楊立暘、詹清森、廖葆沅、鄭又豪、鄭任翔、鄭哲維、鄭瑞仁、鄭穎芳 ( 按姓氏筆畫排列)
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2023年10月22日
週二至週五14:00~17:00
週六至週日10:00~12:00、14:0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學校團體預約參觀不在此限)
展覽地點:新港文化館.25 號倉庫(嘉義縣新港鄉登雲路111 巷2 號)
洽詢電話:團體參觀導覽預約05-374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