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48期】翻轉人生──蕃轉奇蹟農場

作者:林錦秋◎本會編輯委員

得獎的肯定
共和村洪厝的洪頂軒先生,參加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辦理的「2020健康優質設施小果蕃茄競賽」,參賽的果品都必須具有履歷認證,再通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農藥殘留檢測,才能進入後續評鑑,在95組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榮獲佳作獎項,實為不易。

歸園田居
69年次的他曾經在工廠做沖壓、桃園機場當搬長(搬運職務),外面工作數年之後,知道年歲漸增的父親需要他接棒,因為從小就必須跟著父母在田裡工作,大小粗重事都要做,所以毫無猶豫地回到家鄉,跟著父母穿梭在田間,對農事不陌生的他,倒也樂在其中,與父母共同耕作三塊田地。

搶先機 用心栽
他說想得到更好的收益,可行的辦法就是比別人早一些時候栽種,但也存在風險。番茄是冬天的作物,在炎熱的8月就開始種,只為求生存,葉子小且稀疏,天氣太熱,植栽很難照顧,產量相對也會減少。蕃茄苗嫁接茄子頭,因為茄子抗病性較強。作物生長是直接往上攀高,但上面愈熱,品質愈不好,也會少摘好幾格花,果實產量當然少,所以斜夾蕃茄藤,把花序朝向內側,日後採收果實也比較容易。因為產品有履歷認證,如果遇到隔壁作物要噴藥,就必須將通風的塑膠棚放下來,以維護自己的作物。10月天氣漸冷,蕃茄植株會長得比較好,也會長得比較快,過程中就像照顧孩子一樣,11月底開始收成,因為怕果實失去彈性,擠壓之後會變軟,口感不佳,完全手工篩選分級。

勇於嘗試瓜類品種
另一塊溫室田地,最近四、五年都種了日本品種的阿露斯洋香瓜和以色列水果小黃瓜。今年洋桔梗花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提早結束,也剛好有買到洋香瓜的種子,直接將種子埋入土裡,讓種子從一開始就和土地融合。8月開始種,10月底就可以採收。果實開始成熟時,葉子就會犧牲自己而黃化,把養分集中給果實以增加果實的甜度,每個果實大部分至少有3斤,所以必須用繩子綁住以支撐豐碩的果實,一棵植栽只留下一顆果實,所有的精華就給這顆果實。
栽種過程投注時間和心力,期待結果的過程也是煎熬,也許今天葉子還是綠意盎然,明天卻是枯黃一片!下午的枯黃還得等到隔天早上看看是否回春呢!同時間種植的以色列水果小黃瓜,一個月後就可以採收,因為每天早上採收,所以只施肥料而不噴農藥,可以直接吃,天氣愈冷價格愈好。

新思維創造產品價值
洪先生現在種植的是很多人不想種的品種,甚至是用種子直播方式,讓種子直接感受土壤、適應土壤,植栽比較勇建!他採自然工法,任植栽生長,辣椒是長得東倒西歪的樣貌。在田裡工作的器具愈來愈先進,夾藤可以坐著小推車,工具箱綁在推車上一起移動,可以省力並減少勞動的辛苦。
辛勤地管理和照顧之後,先採收小黃瓜,10月底開始採收阿露斯洋香瓜,收完之後換採收蕃茄,這樣規律循環的農忙生活,能有好價格收入,一切的辛苦就值得了,甚至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靠天吃飯的作食人,自有一份樂天知命的本能。
收成後的產品大部分透過農會、行口或宅配銷售,行口價格較穩定些,拍賣市場價格差距較大,宅配是最好的銷售方式,過年期間朋友會訂購或買來送給親朋好友,覺得好吃就會透過番茄盒上的貼紙,自己再打來訂購。

對新港農業的期待
現代農園在冬天種植的蔬果中,蕃茄的收成效益算是比較好的。連續多年參加比賽,都在第三名和佳作的名次徘徊,對比賽愈來愈沒興趣,但卻有一個使命驅策他要參加。他認為要參加比賽,更能讓消費者知道新港地區的番茄品質是好的,跟其他鄉鎮是不相上下的。
在栽種過程,很需要經驗的傳授,老經驗的蕃茄達人,如果能無保留帶領新手,可以讓新港地區的產量和品質跟其他鄉鎮不分軒輊。大家互相切磋,將技術教授給新手,讓農業發展更有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