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魁仙念茲在茲的終生志業
李魁俊,溪北村人,出身農家,畢業於民雄農校。在他的百歲人生歷程中,首份工作是當了七年(1942~1949年)的「警察大人」;之後當過第二屆(1953~1955)嘉義縣議員外,他的下半生的職場生涯可說全都在新港農會度過,時間長達33年(1954~1987)。
退休後他擔任與蔣如松等人共同創立的「嘉義縣種苗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時間長達30年(1991~2021年)直到過世。從年輕開始,不論在家務農或是在公家服務,總是期許自己能為農村奉獻一己心力。
平常喜歡騎著自轉車悠遊於鄉間田野的小路,並隨時觀察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或駐足於農田旁與農友交換耕種心得,農民敬重這位農業前輩,都敬稱他「魁仙」。他熱愛自己的家園,努力的保護這塊出生孕育他的土地,他一再建議農民少用肥料與除草劑,希望保持這塊土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遠溯自1954年,當時的政府正大力推動農村的復興與重建,基於政策的考量,將「月眉潭信用販賣組合」與「新港信用組合」合併為新港鄉農會。當時鄉賢林光烈、陳灑川以及年輕的李魁俊三人時任嘉義縣第二屆縣議員。為擴大對農民服務,林光烈先生被推選為新港鄉農會總幹事,李魁俊先生則被聘為專員,承上啟下,綜理各項業務。在全體同仁齊心努力下,奠下良好的基業,讓日後的新港農會成為一個非常健全的人民團體。
縣議員任內極力為農民發聲
在擔任嘉義縣議員兩年期間,出身農家的李魁俊先生,對農村潛在的問題早有深刻的體認與了解,因此在議會時常提出鏗鏘有力的議案。這一些議案於日後經常被各級民意機構重複提出討論,比方肥料換穀剝削農民的惡政,在立法院更不時的被要求廢止,時隔快三十年,直到民國七十年代才完全改善。
他在當議員時的意見更是深受時任嘉義縣長林金生所賞識,之後兩人更成為莫逆之交。他在議會提案並通過的重要議案(見嘉義縣議會第二屆議事錄)如下:
一、建議糧食局降低肥料換榖比率,以減輕農民負擔。並放寬配肥辦法以利農民生產。二、建議政府平抑物價並降低屠宰稅,以利民生。三、建議政府補助農會裝設乾燥機,避免一期稻作因逢梅雨季導致稻穀無法曬乾而致發芽變質。四、建議有關機關將稻穀收繳業務委託農會承辦,扶持農會發展。
在白色恐怖的民國四、五十年代,這些議題都是高度敏感,不容於當道。除了農業,他也兼及畜牧業,他觀察到當時農民自己養豬,然而自己卻不能食用的弊端,故不遺餘力為民喉舌爭取農民福利。
爭取嘉北線鐵道延伸至新港農會倉庫
在縣議員任內,他最重要的政績是爭取嘉義北港線小火車開進至新港農會倉庫,提高稻穀肥料運輸效率。
李魁俊先生一直秉持一個信念,即農會應以服務農民為第一要務,要保護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知識與技術,如此農村經濟才能起飛,農民生活才能有效改善。有了這些信念當運作的基礎,新港農會成為全國農會的楷模,成為絡繹不絕往來觀摩的農會標竿。
將五分仔火車開進農會倉庫,在當時可謂是相當罕見。這提案起自於他親眼目睹搬運工人扛著沉重的肥料汗流浹背,心生不忍,當下有了這個想法:如果火車能開進倉庫,豈不省力許多,也提高運輸效能。
得道多助,當時新港籍的縣議員,除了他之外,還有林光烈、陳灑川,在三人同心戮力爭取下,終於夢想成真。而嘉北線五分仔火車駛入農會倉庫的創舉,也使新港農會成為物流運輸的先鋒,創新先進的農會經營模式,更成為全國農會的楷模。
然由於貨車運輸漸趨便利, 民國七十年代左右,小火車停駛入農會倉庫。五分仔鐵道漸被水泥掩蓋;加上2003年農會東南側五分仔火車入口處,建造一棟旅客服務中心,人們逐漸淡忘火車曾開進農會倉庫一事,甚至不相信確有此事。
退而不休培育彩椒、洋桔梗高經濟作物
1987年李魁俊先生從農會退休,與蔣如松等創立了「嘉義縣種苗生產合作社」,在當理事主席期間,他繼承了當年「日本坂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農場」遺留下的基業,再與經理蔣如松一番討論後,做出引進洋桔梗栽培的決定。洋桔梗是「嘉義縣種苗生產合作社」推出的第一個產品,很快的就成為花市的最愛。
之後在1996年,合作社自荷蘭引進彩色甜椒種子,在農民用心栽培下,讓「嘉義縣種苗生產合作社」生產的彩色甜椒和洋桔梗成為新港兩項全國最著名的農特產。這些高經濟作物也連帶的替農民帶來更好的收入。
悠遊暇滿的百歲人生
平日最愛騎著那輛伴他二十多年的老自轉車悠遊於鄉間的農路,放眼欣賞四時不同的田野景觀。他常一手握著腳踏車的手把,另一手跟田裡識與不識的農夫打招呼。看到路上有小坑洞就停下來挖土填平。他喜歡打赤腳踩在大地,強調那是直接的與地氣結合的養生之道;每日固定的下田挖土香雜草,置於馬路曬乾。他就是這樣的過著知足常樂、逍遙自在的生活。
晚年有件值得一提的事,在2020年6月21日,當天出現日環蝕的天文奇觀,讓大眾有難得的機會見證「上帝的金戒指」。凡事好奇的他自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童心未泯的他就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針孔投影法),將一片厚紙板挖二十幾個均勻的圓洞,地上置一白紙,他真的非常興奮的嚷著說,他看到了投射於紙片上的日環蝕!
如今這位親友及村人口中暱稱為「甘草」和「魁仙」的長者,在民國110年1月4日6點44分安詳的辭世,瀟灑的走完他百歲人生。 總統蔡英文致贈「福壽全歸」,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致贈「典範永垂」的輓聯,皆真實的反映他一生的寫照。家屬藉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在此深切的感謝特地來參加告別式的親朋好友,您們的隆情盛誼永存家屬心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