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24期】營業額屢創新高的白鷺鷥農場

作者:林錦秋◎本刊編輯委員

白鷺鷥農場緣起
新港鄉中庄村是台灣葉菜類的重要產地。民國72年,還在念國中的嚴眺鴻先生最害怕的是放學和假日時間,因為都要到田裡幫忙父母摘菜、洗菜。當年,父親是第一個以新港鄉農會產銷第一班的名號打入嘉義市漁會市場的人。民國80年代,成為全買超市的蔬菜供應商,直到全聯超市併購全買,開始販售生鮮,他們進而成為全聯中北部地區葉菜類的重要供應夥伴。
民國96年開始,嚴先生承接父親事業,開始獨當一面,104年與全聯正式簽約,需要有公司行號,所以成立了白鷺鷥農產行,這年營業額高達一億,近年不斷增加,甚至達到四億的營業額。
嚴先生自身擁有4甲多的土地,栽種、管理、收成,親力親為,自身農場大多栽種辛香類的蔬菜,如:九層塔、辣椒、芫荽等非市場大宗的配角菜。

整合小農 供應安全蔬菜
嚴先生表示,他是以服務的角度來經營農場,整合優良農民,用優於市場的價格收購,只要品質穩定,菜農都可以有不錯的收入。新港地區的菜農們會自己送菜來廠內,至於雲嘉南等外縣的蔬菜,會派車去載回來。收購的葉菜類,主要有:空心菜、地瓜葉、油菜、小白菜、白莧菜、青江菜、菠菜、茼蒿等,每個品項都經過評估並慎選產地,例如﹕絲瓜,選擇台南市東山區,因為這地區地勢避風,適合藤蔓類生長,所以絲瓜的品質佳。
契作的農民約有130位,栽種的蔬菜不是溫室就是網室,問及如何控管契作農民的蔬菜品質,嚴先生表示,公司付費請認證公司輔導農民栽種,場內並設有檢測儀器,品質有疑慮的蔬菜,為求出廠前是安全無慮的,會在早上10點前送至簽約的愛之味生技部檢驗,下午5點前檢驗報告就會出爐,所以銷售出去的蔬菜都是有安全保證的。

理菜 包裝 運送 24小時轉不停
每天蔬菜一送達廠區,就馬上進行預冷退熱,之後再整理並包裝,放置於成品庫,再由司機運送到各物流中心。每個程序都有專門負責的人員,大家各司其職,讓公司運作順利流暢。廠內有三個冷藏庫,溫度維持在6°C以下,今天進廠的蔬菜,今日運送完畢。
嚴先生感嘆的說,公司上下幾十個人,為了讓它平安順利運轉,得像個陀螺般24小時轉不停。即使廠區人員下班了,冷藏物流車在外送貨,還是會提心吊膽,直到車輛回到公司,懸著的心才敢放下。

展望未來  自創品牌
現代人生活忙碌,料理三餐求快速,保鮮度高、已裁切好的蔬菜真空便利包,是嚴先生即將拓展的新面向。目前已在籌備蓋廠的階段,光是機器就要投資一千萬。他提到,要全面性的推展和較好的獲利,就必須要自創品牌,才能更上一層樓。
農場員工約有40人,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百萬起跳,這麼多的農民和員工的家庭生計全在嚴先生的肩膀上,相信這責任和壓力是不小的!目前兒子也投入他的事業,從基層做起,女兒也在農會工作,協助農會做蔬菜自有品牌開發,世代都在為農業發展而努力,嘗試為農民找一條可以生存的路。

回鄉耕耘心情點滴

嚴文謙◎白鷺鷥農場青農

回鄉務農至今剛好屆滿兩年,在這兩年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扛起責任來安排和分配,對我而言是學習,也是挑戰!
就學習方面,要學播種、看天氣灌溉、噴灑農藥等等,有太多事務需要從頭學起,或許家人是求好心切,所以言論就會比較嚴厲。我覺得最難克服的不是種田的辛苦,而是讓家人能放心地讓我發揮!
就農耕方面,因為參加青農的聯誼會,發現在鄉內的新一代青農,我的年紀是最小的,鄉村務農青年嚴重的流失,這是目前農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銷售方面,我很幸運的是在爺爺、爸爸的打拼下,已有穩定的基礎,我比較不用擔心,但市場的銷售通路過於單一,以致於依賴性很重,收入非常的不穩,如果我有機會和能力接下爸爸的事業,我最想好好發展的就是這一塊,必定能造福鄉里!
希望有想回家務農的年輕人,有機會的話就趕快回來吧!畢竟能衝、能拼的時光和勇氣不多,願我們能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