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我把詞改成:「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新港是我的故鄉。」這首歌的感動在於人民對故鄉的歸屬感。新港是我生長的地方,這裡有太多成長的記憶……。高中就到外地去,回家像是過客,「故鄉新港」的記憶其實有好長一段時間是糢糊的。除了自家前庭後院每一寸土地曾經踩踏外,其它故鄉事很少在那段追逐前途的歲月中浮現。在他鄉工作打拼,每次返鄉總是悄悄回來、匆匆離去,童年的記憶和對故鄉的情感似乎在忙碌中漸漸深埋、隱藏。
30歲在台中結婚、立業、生子、買房子,打算就此定居,繼續人生下半場的奮鬥。不料,40歲時肝癌發病,開刀後考量術後調養,心想鄉下老家是最適合養病的環境,靈光一現,一心就想回鄉。於是放下台中奮戰十幾年的基礎,帶著妻小和一大卡車的家當,卸貨後佔據了半個庭院,這些可是我們十幾年來辛苦交出來的成績單!但最重要的是在這人生的轉折點和妻兒一家人的心能夠緊緊連在一起。在努力自我安慰的背後,殊不知老婆的心正為我孱弱的身子懸盪著。
調養的過程還算順利,精神體力很快恢復,夫妻倆共同經營「彩田美術教室」,小孩讀新港國小也能就近接送。忙碌踏實的生活,越覺得老家的環境空間除了養病更適合創作。一股創作慾望不時在骨子裡挑動著,總是要把一身的精力耗盡才能平復下來。滿腔熱血的我幾乎忘了自己是個病人,卻不知病魔正悄悄的啃蝕著身體。三年後癌症復發,手術後再回到原點,同樣的路再走一回,只是這次走得更辛苦。我成了各大醫院的常客,隨著主治醫師和實驗醫療計畫征戰各大醫院,嚐試各種新藥,跑醫院如逛菜市場,穿梭在病房、診間、開刀房,如數家珍。
人生走到這裡似乎已到了盡頭。然而「人的盡頭就是上帝的起頭」,聖經這一段勉勵的話激勵著我,而且這句話早在九年前回鄉時,我已親身得到驗證。在我人生低潮絕望時,上帝為我開啟一條更寬廣的道路,讓我的生活更精彩、更豐富。此刻的我該作的功課是,除了注意醫生的囑咐、老婆的叮嚀之外,更重要的是回歸信仰:每天晨昏默禱,好好的感謝上帝,願神賜我力量讓我重新得力,未來的路不知會如何,但有神與我同行。
我的生平首次個展──「我屬於這裡」,展出一些手札,其中有我成長的記錄、我的愛情故事、家族畫像,大多數是近年來返鄉後踏過的足跡,還有夢幻如詩的印象捕捉。請沿著我在這片土地走出的美麗印記,走進我的創作與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