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210期】無盡的哀思、永遠的懷念 哭鐘公憶往

作者:吳英昭◎前檢查總長、本會前董事

本會長期會友洪恭鐘先生不幸於3月29日過世,因其在本會會館籌建期間貢獻良多,特刊其好友吳英昭先生之追悼文,以表達本會無盡的哀思與永恆的懷念。(張瑞隆/本會董事長)

嗚呼!六十多年好友,突然溘逝永別,天壤茫茫,情何以堪。悲莫大於死別,觸景生悲,我哭了再哭,潸潸熱淚,又奈何!只慨嘆人生無常耶。
三月廿四日中午,您電話告訴我,正準備出發前往台南奇美醫院開刀,等出院後,我倆一起到「嘉義噴水食堂」吃雞肉飯配下水湯。我回說:「一言為定,現在醫學很發達,醫生技術也很精湛;聽說奇美醫院這位心臟外科主任,是心肌梗塞這個領域的高手,他要為您親自操刀,您吉人天相,必有福報。但最重要您要有信心,務必提起勇氣,千萬不要懼怕,我會為您加油,您自己也要加油。」您說:「放心!我不會怕。」。然而千思萬想也沒有意料到,這竟是我倆最後的對話。
嗚呼!遽然痛失摯友,撫今思昔,心摧腸斷,其誰與訴!我翻遍了辭海、辭彙,找不出隻字片語,足以表達對您崇拜、敬愛、思念之情於萬一。您我亦師亦友,所師者,您中規中矩,待人謙和,處事圓融;所友者,您秉性仁厚,待人熱忱,又集友直、友諒、友多聞之人生楷模。從小您就是我崇拜的偶像,也是我一生學習為人處事的標竿。或許您我上輩子緣分甚深,註定從小就跟定了您,跟您學打彈珠、打陀螺,去垂釣、去旅遊…。我們兩家中院互通,因此您家就是我家。求學時,每天晚上幾乎都在您家過夜睡覺,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總有談不完的話題;我們年輕時也一同蒐集了很多當代香港影星像李麗華、林黛、鍾情等的倩影玉照,甚至將相片遠寄香港,只為求得心儀偶像的親筆簽名;我上大學時,每學期繳交的學雜費,以及每月的生活費,家父都託您電匯,從未延誤。隔壁新光堂藥房英聰嫂(阿鳳)非常熱心,介紹她的姊妹淘淑美小姐與您認識,您一見鍾情又害羞,久久不敢邀約,硬拉我陪您一起去嘉南大圳溝頂偷看,結果美女沒有看到,我們就先曝光,早被她們家人看透透,這段良緣佳話,親友之間至今仍津津樂道。每當提及此事,您總是在旁露出愛的微笑,笑得那麼可愛。另記得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新港大淹水,水深及膝,我們義不容辭,冒險涉水到您泰山家,並背回小女孩「阿娟」,那種溫馨場面,令人感動。如今此景此情,一一湧現,歷歷在目。您待我情同手足,有情有義,想當年因自己不夠用功,大學聯考僅僥倖考上東吳,內心感到十分落寞,也祇有您感受到,安慰我說,祇要日後加倍努力,行行可出狀元,我銘記在心,不敢或忘;畢業當年,不負所望,考上司法官,您第一位跑到我家診所門口燃放鞭炮,張貼大紅紙道賀。爾後,不論任何遷調,或昇任地方司法首長,或法務部司長乃至台高檢檢察長、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您都會致電道賀,甚至奔告至親好友,為我宣耀並分享喜悅。這種關愛,我永誌難忘,衷心感激。在我的生涯中,世上祇有您、別無他人,是我最敬愛的摯友。
您個人平常生活非常嚴謹,是會害羞(驚歹勢)的人;您曾經告訴我,您個人絕對不敢在新港市場內或媽祖廟口前攤位吃東西,因為抬起頭來,周邊不是農會同仁,就是左右鄰居認識的朋友,但是祇要有我在,您都甘願犧牲形象,一攤又一攤,帶我吃遍故鄉街上大小攤位的美味佳餚。舉凡市場內「三角榮」的虱目魚粥、香菇肉羹、清燙魷魚、「阿塗師」的滷熟肉、「阿國師」的肉圓、「阿欽師」的扁食麵,乃至現在的「新港鴨肉羹」、「五番的赤肉羹」、「新港鄉味餐廳阿祈師」的桂花干貝……等等,每一樣都令我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永不忘懷。我倆之間,沒有絲毫的隱私,古今中外,無所不談,每次見面,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過去只要我到省府(廢省前)列席廳處長級會報,或至中南部檢察機關視導,我總會抽空到農會或家裡探視您;如須夜宿當地,寧可捨棄大飯店,帶同司機夜宿府上,每每秉燭夜談到天亮,隔壁天容伯已起床準備出門運動了,您我仍感意猶未盡。您不但對我個人愛護有加,您愛屋及烏,么子在民雄中正大學求學期間,您也是時時給予關心。您將上下班用的機車給他騎用,另購新機車,沒幾天竟失竊;等到小孩研究所畢業,前後六年之久,您從未提起,日後才得知內情,令我十分過意不去 。每年大甲媽祖新港遶境,您都親自帶他和同學看熱鬧,殷切招待,視同己出。我已退休多年,但過去跟隨的隨扈或司機,只要路過新港,都不忘到府上問候,在在表現您不分親疏遠近、古道熱腸的長者風範。
您一生一介不取,廉潔自持,深獲歷任各級長官的信賴與器重,待人處事總是平易近人,一向與人無爭,美滿圓融,可說是「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服務新港鄉農會四十餘載,一步一腳印,從基層小職員、股長、主任、專員、乃至最後多任總幹事的首席秘書。因為您「敬業、開朗、無私心」的崇高情懷,讓同仁既敬愛您又怕您,聽說只要您坐鎮農會,沒有一個人敢偷懶或藉故蹺班。不僅如此,您亦深獲歷任多位總幹事的尊敬和器重,遇有繁瑣疑難事務,都會親自向您請益,縱使退休後亦復如此,確實難能可貴。您終生服務農會,因此和各地農友與會員,有過長期廣泛的接觸,深知農民的疾苦,所以您一切都以農民為先,努力為農民造福,令他們念念不忘,也因此您雖已退休在野十餘載,他們仍然感念在心 ,無時或忘;經常清晨打開鐵捲門,門前已堆滿不知名氏農友送來的新鮮蔬菜,遇有村落廟會拜拜農友們競相邀請,一個晚上跑了幾攤,多到跑不完;走在街道上,洪秘書長、洪秘書短,此起彼落,問候聲不絕於耳,足見您為人成功,得到鄉親一致對您的敬重與愛戴,絕非偶然。
您一生不求名利,書香傳家,以身教代言教,凡事以身作則,從不疾言厲色,培育三位子女,個個彬彬有禮,如今均已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不論在金融界或工程營造界均占有一席之地,成就非凡。他們工作在外,雖然無法隨時侍奉父母在側,但每天仍不忘電話請安;隔週例假日務必帶同全家大小返家探視,順道購買各地美味小吃,共享天倫之樂。他們不但對父母盡孝,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對旁系家族親屬,更是尊卑有分,長幼有序;與堂兄弟姊妹依序排列,男生從大哥二哥到十六哥,女生自大姊二姊至十一姊,彼此兄姊相稱,不敢造次,鄰里少見。您們每年暑期舉辦家族旅遊,遊覽各地名勝古蹟,多年來已遍及全省各地,遠至澎湖;晚上齊聚一堂,歡唱同樂,熱鬧異常,家族成員更加團結和諧。當今世風日下,能有如此盛況,殊屬不易,鄉里間傳為美談,令人羨慕不已。
您樂善好施,對社會公益事業之奉獻,從不後人。新港文教基金會頗負盛名,但成立多年苦無固定會址,您義不容辭,邀約一群至親好友毅然投入籌建會館工作;從規劃、募款、覓地至建造、落成,既出錢又出力;會館建造完成,您每年仍然定額捐輸,迄今未曾間斷。另外您又發現有一群鄉公所清潔隊員,每天滿頭大汗,為週遭環境的清潔辛勤付出到深夜,沒有絲毫怨言;您深受感動,就發動幾位好友,每年歲末舉辦感恩晚會,除飲宴外,另致贈禮物慰問,在鄭前鄉長友信兄任內八年,未曾間斷,地方新聞媒體亦有專欄報導。另在新港扶緣會專刊樂捐徵信欄上,也常見您的大名。此外,您又是新港法華慈善會的高級顧問,對淨化人心,扶助貧窮及弱勢人士,貢獻良多。其他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在我的心目中,您已是「一代完人」。
我永遠敬愛您、崇拜您。回憶相識六十多年來的情景,您突然離我而去,但值得追憶的往事,卻縈繞心頭,讓英昭覺得您「音容宛在」,「風儀尚存」。今天特別率同妻妙桂、子欣達哭祭靈前,向您稟報:您最後一個遺願,日前已替您完成,不必牽掛。您生前這麼多的親朋好友,今天特別趕來送你一程,一路好走。願您在天之靈,永享安息。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爰綴數語,藉表無限懷念與不勝唏噓之情。嗚呼哀哉!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