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藝文導覽

【189期】我是油彩的化身 陳澄波

作者:整理 本刊編輯室◎資料來源:嘉義市228紀念文教基金會、公共電視「台灣百年人物誌」、「東離書懷」部落格

陳澄波,一位熱愛藝術與生命的台灣畫家,他的畫筆曾為台灣留下許多美好動人的圖像,然而,在殘酷的二二八事件中,他卻仆倒在這片他所摯愛的土地之上。
台灣割讓給日本的1895年,陳澄波誕生於嘉義。幼年父母相繼逝世,飽嘗生離死別,在祖母撫養下,直到十三歲才進嘉義第一公所學校(今崇文國小)。1913年考進「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台北教育大學),1917年畢業返母校任教,翌年與張捷女士結婚。 
陳澄波在美術的路上起步得相當晚,二十九歲那一年,他才負笈日本正式攻讀美術。但是到第三年,他就以一幅「嘉義街外」(左圖)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國美術院展覽會」,成為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畫家。
由於「帝展」是最具規模與權威的官方美術展,對初出道的陳澄波來說,自然是極大的鼓舞與榮耀。陳澄波結束在日本的學業之後,並未留在日本或返台發展,反而選擇前往當時西洋美術風氣才初成氣候的上海發展。在上海的五年期間,陳澄波除了留下大量的畫作之外,也長期投身當地的美術教育。
1933年,已是不惑之年的陳澄波返回故鄉嘉義,他如一位文化英雄,映照嘉南平原的色彩。嘉義鄉土的景色成為他入畫的材料,他風格變化也隨著景色而舞動。他一生從未拋棄自己早年在台灣自我摸索的痕跡,尤其是強烈的鄉土色感及自我敘述的意識。1934年,他更積極與友人籌組「台陽美術協會」,在日治時代台灣新美術發展史上,陳澄波一直扮演著先鋒性的推手角色。
陳澄波在嘉義的繪畫歲月中,透過眼中觀察、畫筆呈現的嘉義當時的街景、市民脈動,是他繪畫取材的主要對象,我們從陳澄波的畫作看到當時嘉義歷史風貌。他在嘉義有相當多的寫生地點,遍及嘉義市街各角落。1935年,陳澄波在台灣新民報說道:「我的畫室與其說在室內還不如說在大自然中」。如《嘉義公園》、《嘉義街中心》、《玉山積雪》等知名畫作。
1946年,他當選嘉義市參議員,可以說是台灣畫家從政絕無僅有的例子。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嘉義地區情勢嚴峻,陳澄波因為有參議員的身分,再加上他曾經有「祖國」經驗,被推派為與當局和談的代表之一,未料從此就一去不回,成了「二二八」的冤魂。由於對人世及鄉土的深情,陳澄波的畫作經常巨細靡遺地描繪風景裡人與物的細節,因而也充滿了時代與土地的氣味。他過世時才52歲,但已經留下了大量畫作,成為台灣美術的珍貴資產。

油彩的化身 陳澄波複製畫展
展覽開幕:97年9月20日(六)上午10:00導覽分享:97年9月20日(六)上午10:30
展覽期間:油彩的化身/陳重光(嘉義市228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97/9/20-10/12,週二至週五14:30~17:30,週六、日10:00~12:00、14:30~17:3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展覽地點: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嘉義縣新港鄉登雲路111巷2號)
洽詢電話:團體參觀導覽預約05-3745074   http://www.hkfce.org.tw
<蹦米香的遊藝生活部落>http://blog.pixnet.net/hkfceart
本展覽開放時間,得因本會各項業務酌予調整,遠地參觀者敬請事先電話洽詢,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