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304期】良田良心良食—友善紅龍果農園啟動

作者:呂其福、王靜文

夫妻退休後規畫從事休閒農業,孩子剛好大學畢業,願意加入農業生產,於是主力工作便交給年輕人接棒,希望透過新一代的智慧,結合新科技和新思維,為這片土地打拼。
農耕可不輕鬆!決定從事農業前,一再和孩子確認:種田除了體力的負荷,更要與大自然搏鬥,接受風吹日曬雨淋的考驗;同時不能為了追求產量而使用化學肥料和濫用農藥,以免造成土壤不斷酸化、病蟲抗藥性強化、環境汙染及影響人們健康等不利後果。親朋也冷眼旁觀,想說年輕人可能做不了幾天便收工了!後來,經過「種出自己敢吃的農作物才能分享給別人」的理念磨合後,朝向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耕作,「昊天自然生態農園」就在前年11月展開了。小小農場共規劃了紅龍果生產區和蔬菜區、果樹實驗區、仙人掌多肉植物培育區和可愛動物區(目前養鴿子雞11隻,產蛋自給自足)等休閒區域。
草生栽培紅龍果的工作的確繁雜。為了增進土壤有益微生物,提高紅龍果自體抗病的能力,從生長設施、隔離網和供水系統的搭建、約兩週要割一次草、初期夜間抓蟲、剪芽調花、運用酵素幫作物洗澡、到自製有機液肥為植栽補充營養,樣樣都要資本、人力和時間。當然每次其他農夫經過,總會關心的問:「草這麼多,怎麼除呢?為什麼不噴除草劑或蓋上抑草蓆呢?」其實,雜草吸收營養,割除的雜草回歸土壤,分解後的養分又循環給農作物吸收,草與農作物共生共存,正是建立友善農地的基本作為,也是農作者應該有的理念。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現在紅龍果園稍具規模,走道猶如綠色地毯,踩起來非常舒服,更是白鷺鷥、八哥、雲雀、蟋蟀、蚯蚓、蝗蟲、雞母蟲……等多樣化生物的活動天堂。紅龍果在去年8-11月試採收後,果實外觀紅豔、碩大,口感也非常好。希望有了「良」田,加上厚道的「良」心善待土地和果樹,所生產的健康「良」食─紅龍果,在今年可以量產與大家安心分享。
隔行如隔山。教育孩子和照顧農作物的用心相同,但方法絕對不一樣。在從事農業之前,為了吸取經驗,除了隨時請教專家前輩,也參加縣府和學術單位合辦的農學院培訓。其中所探討的防病蟲害課程內容總是希望從事農業的伙伴們,能屏棄慣行農法,不要只為了節省投資成本、提升產量、或配合消費者的口腹之慾,不斷的超用化肥與農藥。
其實,不少農藥被稱為環境賀爾蒙,在極低濃度下便具有干擾內分泌的作用,長期接觸會影響生長發育與生殖,甚至產生癌症等疾病。雖然政府在農藥的使用管理上都訂有標準,可是,大部分標榜無毒的農作物還是使用了農藥,殘留的標準只是在「合理」的時程、藥量檢驗範圍罷了!
由於教育和資訊普及,國人食安觀念逐步提升,消費者為了追求健康,對優質食物的要求和需求增加。目前自然農法的產量雖然無法與慣行農法相比,蔬果外型不如想像中美觀,可是基本的健康需求一定能達標。如同新港文教基金會「二分之一農園」推展自然生態農法的理念一樣,以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活化農地、助人健康的友善耕作模式為目標,這是可敬、可喜的現象!為了土地的環保永續,邁向幸福人生,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