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好農・好食在新港

堅持自然友善的初心-銘舜農場

作者:陳劉彬 ◎銘舜農場男主人

火傘高張的午後三點,美編組訪談人員全副武裝的防曬配備來到農場,但一下子功夫已濕透衣衫,不難想像農場的兩位主人如何在炙熱天氣的考驗下,經營這塊符合有機認證的農園。

 

 

 

 

 

 

 

 

 

 

 

陳劉彬 ◎銘舜農場男主人

初發心
在南亞新港廠工作十多年,每天清晨,我騎著機車,繞過蜿蜒曲折的小路,前往廠區上班,傍晚亦同。無論寒暑晴雨,行在隨著時令更迭而由不同作物點綴的田間,理當是令人心曠神怡;然而,在享受視覺方面的豐富之際,一縷縷刺鼻的農藥味卻也一再地提醒我隱藏在豐足背後,濫用農藥化肥的事實。一次次我問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都是以這種方式所種植出來的嗎?能不能有一天,可以安心享用自己親手所種的無毒蔬果,而不是買菜回家後提心吊膽的反覆沖洗,這個想法在我與太太對於食安共同的重視下,有如雨後新芽般一暝大一寸。 
民國101年在因緣際會下,我們向一位年事已高,無法再下田的老奶奶,承租她位於自家附近80 坪的小菜園,開啟我人生下半場的農夫生活,直到現在,我仍能夠清晰記得自己初次穿著雨鞋,生澀的踩踏在些微鬆軟、極富生命力的淺棕土壤的感動!

起頭難
就在下定退休後從事農業的決心之後,上天似乎也聽到我們的願望,推了我們一把!偶然間得知有一塊位於新港鄉月眉村的農地待價而沽,在幾次實地探訪後,我們便決定買下它。起先,我們選擇以水稻邁出友善耕作之路的第一步。萬事起頭難!許多挑戰一一浮現,首先的難題是灌溉,由於當地位於水源末端,常常遇到農民搶灌的情況,因此,時常得要凌晨三、四點趕到田裡,為水稻灌水,直到天亮後才回家梳洗再出門上班。雖然這對我的體力造成極大負擔,但為了擁有能夠在退休後快速轉換跑道的經驗與技術,咬著牙也要撐過!在此同時, 太太也加入嘉義市社區大學,開始學習自然農法相關的知識。

溫室風情畫
民國106年退休後正式開始人生的另一篇章,經過詳細考慮後,決定搭建兩分地的溫室。依循著四季不同的溫度、濕度,溫室在春夏,各種瓜果、蔬菜蓬勃生長於棚架上下;在秋冬,番茄、甜椒以鮮豔色彩獨占鰲頭。

耕作過程甘苦談

 

 

 

 

 

 

 

黃淑敏◎銘舜農場女主人

考驗接踵而至
104年正式申請搭蓋2分地的溫室, 先嘗試以友善種植、不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的方式種植彩椒、玉女番茄及牛番茄,還記得剛種下不久,便遇上了梅姬颱風,溫室屋頂被強風掀開了大半、結構受損,使得鳥類得以登堂入室且肆無忌憚的啄食即將採收的彩椒,而讓我們損失極大。好不容易將破損的屋頂修補完成,另一個嚴峻的考驗又在後頭等著我們;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所有的甜椒都因蚜蟲肆虐而一蹶不振,此時大量採收的牛番茄也因為沒有通路而滯銷,只能任其腐爛於枝頭!好在此時三小市集的負責人前來招商,讓我們能夠加入其市集並銷售我們的農產品。
小溫室休耕數月後,我們於今年四月種植小黃瓜與美濃瓜,炎炎夏日, 瓜苗的成長是一項艱辛的挑戰,一個月後好不容易長大的植株卻因為蚜蟲的危害而無法收成,眼睜睜的看著作物葉背爬滿密密麻麻的蚜蟲,葉面也因蚜蟲的蜜露而漆黑無法行光合作用, 我們卻束手無策。

嘗試生物防治
一直想嘗試生物防治的先生,於是抓了二、三十隻瓢蟲進溫室裡實驗, 沒想到瓢蟲繁殖的數量迅速成長,一個月後瓢蟲消滅了大多數的蚜蟲,就在同時,小黃瓜也開始長出新芽,再次結了果實,令我們喜出望外。這過程讓我們體會到害蟲天敵的有效性及實用性。也體會到「憨人有憨福」, 真誠純善的心對待萬物,必得貴人相助而有所成就,我深深認為病蟲害其實也是菩薩的化身,考驗著我們的心是否真誠、純善、堅定! 

通過有機認證到今年邁入溫室種植的第三個年頭, 我們正式申請中華有機驗證,在通過後,又陸續加入嘉義大學有機農產品市集及高雄消保會農夫市集,讓更多朋友認識我們,也因為努力不懈的學習種植技術,讓我們農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期盼有更多的朋友能夠看見、了解及支持我們對有機種植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