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計畫源起」
圓夢計畫是基金會於1994年開始推行「歲末送溫情─懷夢卡」的進階版,在2012年相信工程成立後,將圓夢計畫融入活動中,由輔導員帶領著各據點孩子們逐步實踐夢想,「圓夢計劃」成為相信工程的傳統活動之一。
計劃內容由孩子主動發想,老師從旁協助夢想規劃和實行。透過孩子個人的努力,在實踐夢想中,學習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溝通和團隊合作。希望藉由各種不同的活動,逐步引導孩子在圓夢的路程中,增加其成功經驗,進而提升自信心和鍛鍊環境適應力,在未來人生中,能夠不輕易被困境打敗。
從2013年開始第一、二屆的圓夢計劃,利用暑假周末,為期一個月的時間,以社區活動中心或學校做為集合據點,法華義工協助送餐,義工吳承勳拍攝活動紀錄並製成影片,並結合高中至大學的青年義工們(新港誼、高校義工、相信工程老師、崙子社區高中生),陪伴「相信工程」的孩子一起圓夢。由古民、安和、復興、月眉中洋分校四個據點分頭完成。
後續調整為專職輔導員,在每學期初和孩子們討論,或在陪伴過程中,挖掘孩子的個人特質和特長,將其融入於平日課程中討論。利用平時、周末和假日實行計劃,鼓勵孩子能多方嘗試,將經驗變成他們人生的養分。
「你的夢想是什麼呢?」
「如果給你們一個做夢的機會,你們會想做什麼呢?」輔導員常這樣問孩子們。每個夢想的開頭,或許只是個想法、或許天馬行空、或許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在實踐夢想過程中,當然會出現許多困難,但在大家不放棄地一一克服,也遇見很多人熱情協助、家長一起熱情的參與。無論夢想是否實現,孩子一定會創造出更多的美好回憶和學習到更多的經驗。
相信工程成立後,許多孩子的夢想成真了,「做便當送餐關懷社區獨居老人」、「賣手作、去墾丁」小旅行、「社區撿垃圾」、「天外騎鐵馬」籌措畢業旅行經費、「想學籃球」、「好吃的黃色球球」募款行動等。
後續, 還有許多夢想的延續, 成為相信工程的日常課程或特色展覽。因為有音樂夢想的孩子,國中據點在2016 年成立了「相信樂團」;因為有愛運動的孩子,國小課程加入體育活動;因為孩子的興趣,2019年舉辦了「紙箱別丟掉,再利用!曾宥杰——紙箱創作個展」等。
「2021年首次線上圓夢計畫展覽」
2021上半年度,相信工程亦有五組孩子擬定了圓夢計畫。首先是小潔(化名)在3/21「恁的演唱會」裡做的口琴音樂圓夢,賺得的打賞金,她挑選了一個蛋糕送給父母表達感恩之意;小儀、小羽、小欣也在市集中販賣自己的手藝:爆米花、冬瓜茶,為想去游泳的夢想賺取入場門票;小華則是以環保理念為出發點,和建築設計師林于景多次討論及嘗試後,使用寶特瓶蓋起一座夢想堡壘! 小芳及小淳更因著對繪畫的興趣,更想在畢業前為自己留下紀念作品。
但所有計劃都被疫情打亂了腳步,有幾個孩子們的圓夢計畫也被迫中斷。原本努力擺攤籌備好的旅行計畫、「環保小屋」的計畫,都因為停課而無法完成。期末原定的「相信圓夢分享展」也因防疫升級而無法舉行。
但還是希望所有孩們的努力和創作能有個舞台,所以決定將展覽改為線上展出,這是相信工程首次嘗試常態性線上展覽。其中有二位孩子,輔導員在陪伴中,發現他們在繪圖裡找到自信和快樂。輔導員一直鼓勵他們創作,希望他們能努力完成作品,一起來辦場展覽。這次展覽內容還包含了所有孩子在課程中的點滴和創意,邀請您掃描第15頁的「相信工程分享展」QR Code,一起上線欣賞孩子們創作吧!
「圓夢計畫只是種下了一顆小小種子」
「109學年度相信分享展」開展前,先讓孩子看過網站,孩子很開心寫下自己的想法,欣岑:「有時候畫畫會想要放棄,但有時候也會開心,畫畫會很累,但是卻是我的興趣之一,畫畫會帶給我快樂。」從創辦相信工程至今,或許圓夢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目標從來沒有改變。相信工程將孩子的夢想一句一句拼湊出來,經由圓夢行動,種下了一顆小小種子,一起努力讓它們發芽茁壯。希望這樣圓夢行動的過程,能讓孩子培養做夢的勇氣與努力完成夢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