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學期「相信工程」開學前,陳醫師總會請輔導員們提供各據點上課時間及學生名冊,不定時的到各據點去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有的孩子從小就是阿公阿嬤抱著到診所就醫的小病患,陳醫師除了一一探問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學習興趣,也不忘問候孩子家人的近況。在據點服務的我常常看著這一幕,想起我家爺爺對一家人的付出與關愛,那不僅止於社區鄰人的關係,真的就是家人般的情感了。
「相信工程」在2012年,由陳醫師回任基金會董事長時,與時任副董事長的耕興股份有限公司黃文亮董事長共同推動成立。「相信工程是以人為本的社區關懷」,黃文亮董事長於當年曾撰文論及:「相信工程的精神─陪伴、關懷、one one talk促進互動與了解,並針對每個學童不同狀況而溝通其學習需求,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建立學習信心,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自動自發的事。」黃董事長以自身的求學成長經驗,從成天只知道玩耍、成績總是墊後的小四後段生,因著一位級任導師的陪伴與引導,開啟他對課業學習的興趣,一路的潛移默化,使其順利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高分畢業。
黃文亮董事長對於成立「相信工程」的理念,與陳醫師不謀而合。陳醫師長期深耕社區工作,當他看到新港隨著人口老化、少子化、貧富懸殊日趨嚴重,有行為問題或人際、學習障礙等議題的孩子越來越多,且這些孩子大多來自經濟弱勢、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等脆弱家庭,他關注當社區中的家庭功能日漸萎縮,在升學至上的教育體系中學習受挫的孩子們,從家庭及學校而來的習得無助感,能如何轉換為有價值的生命意義?由此,建構「社區關懷陪伴網絡」,是相信工程創立至今的目標與服務定位。
撰文前我問了陳醫師對於相信工程即將邁入十年的期許?「幫助每一個孩子能找到生命出口;看著孩子們成長,我也在成長。希望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付出同時也在獲得。」看著陳醫師慈祥堅定的神情訴說過往種種,相信工程,至善、至真、至美的起心動念,引領著我也默默期許,在陪伴服務的路上,莫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