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漸沉,餘暉灑落在綠草如茵的果園中,微風輕拂;成群的鳥兒與雞群散落各地,互相爭食潛藏於綠草中的小蟲與草籽。每當此刻,農場主人就會歇息,拿著小板凳坐在涼蔭下,一邊聆聽從手機播送的樂音,一邊慢食剛從園裡採得的芭樂,感受這份寧靜與美好。小雞仔圍在主人四周戲耍,等著主人分食一小塊芭樂,生活緩步,景緻宜人。
雖然住在農業鄉鎮---新港,但是除了先生小時候有協助父母務農的經驗外,從事教職的我們是農田的菜鳥,有些想法在專業人士眼中或許帶有點天真。二年前開始規劃退休後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決定來經營自然農場,我們開始大量吸收別人經驗,大愛台──農夫與他們的田,看了一二百集,學習有機與自然的耕種模式,還到處參觀,汲取栽種與病蟲害防治知識。農場以水果為主,採納嘉義大學園藝系老師建議,以新港易栽種的果樹為主,有芭樂、芒果、香蕉、火龍果、荔枝、金棗、甜桔等十幾種,兼種少量蔬菜,順便養些雞,千坪土地供300多隻雞仔自由奔跑,增加果園的生機,幫忙吃草吃蟲,雞糞也可以成為果園的養料,達到共生的目的。
會有這樣的思維,完全是市場中買來的食物潛藏太多農藥、化肥、抗生素,在無法掌控大環境的情況下,自己勞動取得食物,變成一種遐想。
我們耕種的基本理念是---與草共生,綠油油一片,放眼望去,非常舒服,草雖然搶食養分,卻也能涵養水土,保持健康生態,青蛙、蚯蚓、蟋蟀、蟲兒眾多,成群的麻雀、八哥、鷺鷥,每天來覓食,這裡成了牠們的天堂;降低栽種密度,讓植株通風,減少病蟲害;自行浸泡鳳梨酵素,幫果樹淋浴,洗除蟲害兼施肥,改善土質,沒有任何農藥與化肥,用時間與空間換取植株的成長。經過一年九個月,目前芭樂、金棗有少量收成,預估五年,果園才能成林。
養雞是一場意外,原本蓋了一間小小雞舍,養了約30隻雞,有鴿子雞、仿古雞、土雞等,任由牠們自由成長。結果回饋給我們的是雞蛋,母雞還自己到園外下蛋孵蛋,當母雞孵出小雞帶回果園時,我們比中樂透還高興,體悟到生命力之強盛,重點是這種放牧雞的雞肉Q彈有咬勁,香味濃郁,沒有飼料味。很多朋友嘗過後,希望能分享給他們,所以越養越多,又蓋了第二間雞舍,目前約有100隻蛋雞,200隻肉雞。
養殖環境盡量維持乾淨,每個月更換米糠當牠們溫暖的窩;從購進小雞仔,就不施打疫苗,早餐的飼料中也不添加抗生素,下午餐給予吐司邊、新鮮廚餘、現煮麥片等,外加青草與蟲兒當點心;每周一次於飲水中添加酵素,健胃整腸;廣大果園是牠們的運動場,增加運動量,提高免疫力。1個月的小雞有9成存活率,長到成雞約有7-8成存活率,養殖4-6個月,淨重約4-5斤左右,簡單料理就非常美味。根據科學檢驗,放牧雞的蛋,OMEGA3營養成分比慣行飼養雞高出很多,吃到食物的健康與原味,是我們最想要的。現在生活的日常,大部分由自家農場取得,少量從市場補充,感到很開心。
每次從農田歸來,遇見隔壁的阿婆,她老是說:「啊!你們兩個是吃飽太閒齁!」她無法體會,自己手耕後,獲得健康食物的美好。
很多路過農場的朋友會進來參觀,彼此交流,希望信良+筱雲用心經營下的「良雲農場」,能帶來不同的思維,更多的同好,用友善耕種的方式,生產健康又原味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