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以人為本
新港文教基金會從事社造20餘年,下個階段,我們將以活動為主體的社區營造,轉型成以人為本的社區關懷,這就是「相信工程」,它不是辦活動,絕不是按計劃佈置人力、物力、宣傳即可輕易達成目的。看似並非藝術節般的熱鬧有趣,但卻是提昇基金會競爭力的關鍵工程。
相信工程談的是回歸到人本關懷。相信工程的服務策略:1.有多少資源服務多少學童,重質不重量;2.定期訓練、考核第一線服務師資;3.以口碑行銷贏得更多資源;4.追蹤學童國中及國中畢業後的升學情形。
本人記得就讀新港國小四年級的時候,成天只知道玩耍,功課很差,考試排名都是殿後,級任導師郭文義老師後來叫我放學去他家溫習功課,他帶著我們幾個同學說故事、看星星、聊天啃甘蔗、寫功課……慢慢開啟我對唸書的喜好。這樣一路的潛移默化,影響了我日後的求學過程,使我順利從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高分畢業。感恩郭老師他用「拉」的方式給我讀書的方法,而不是用「推」的(如現在的補習班)。這就是相信工程的精神──陪伴、關懷、one one talk促進互動與了解,並針對每個學童不同狀況而溝通其學習需求,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建立學習信心,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自動自發的事。
內部管理上,我們也必須依各個學童的狀況,歸納出重要的服務內容每週開會蒐集回饋的訊息做討論檢討,改善並立即回應給學童的家長,藉以贏得更大的認同(呼應第3點)。
能夠徹底執行這樣的服務策略,這即是基金會轉型成效檢驗的criteria(標準),也是基金會建立差異化及競爭力的重要過程。
相信工程也是慈悲為懷的工程,讓家長、社區安心的工程,也是參與的學童希望的工程,期望在基金會的小菩薩、大菩薩的愛心灌溉下,讓孩子們的身心靈能日日茁壯,讓參與及贊助慈悲工程的鄉親能找到內心深處的平靜。
辦活動可以熱鬧一陣子,幫助一個孩子他會感念你一輩子。有朝一日他們會想起新港故鄉,這樣一群人,這樣一個組織,他也會回來貢獻心力,回饋故里,這不就是我們最想要傳承給下一代的美好理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