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活動花絮

【204期】跨越封閉 跨界引爆 文化擾動.深耕新港駐鄉計畫側記Ⅱ

作者:葉玲伶◎本會執行長

10月,第一階段的「社區劇場」互動暫告一段落,本次駐鄉的三位老師(註)齊聚新港,與參與之社區、團隊,基金會工作夥伴,一起討論分享、腦力激盪,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找尋方向,並共同解決將面臨的問題。
不諱言,我們共同要面對的問題是:傳統社區民眾模式可能是長期頭腦、身體封閉,沒有意願做改變,此部分的障礙待透過各種互動方式解除,這也是本計畫的執行重點與目的。社區平日的團體聚會活動,大都是單向的給予→接收,較少討論分享,團體動力尚待開發,期待透過三位老師的專長,給予激發性的互動與刺激,逐漸給競爭的動力,挑起已經熄火、不想動的,能再啟動。
「讓各社區、團體彼此交換眼光。」我們下定決心,要「跨越封閉 跨界引爆」。
第一、我們要跳舞了!從8歲的小朋友到80歲的阿公阿嬤,義芳老師以去年的生活舞蹈為基礎,依咬仔竹、北崙、三間社區、扶緣服務協會的團員特質,避免對銀髮族可能的運動傷害,一起嘗試跳舞的快樂。大家不分男女老少,開心地扭臀擺腰,煞是好看。
第二、我們要獨一無二的裝扮!吳娟老師依據10月初討論的幾個意象:虎爺、神像;扮仙又扮鬼;仙女和金童玉女;花、草、稻米……等,運用厚紙板、養樂多瓶、紙盒……等資源回收物,加上粘釘、油漆上色、裝飾等工法,社區、團隊發揮極盡的創意,大家動腦又動手,請看仙女的裙子是回收的水杯、彩繪的紙糊面具、虎爺的尾巴是排水管、帽子上的稻穗是剛收割的二期稻作……,大家都迫不急待穿戴試新裝。
第三、我們要跨界扮戲!新港舞鳳軒北管劇團、嬉班子非洲鼓團、新港大專青年聯誼會、奉天宮哨角隊、社區親子(原新藝中東肚皮舞團部份團員),要一起跨界演出「媽祖收ㄧㄠ」行動劇。跨界的難,難在不只要學習本團的新招式,還要與其他一堆從不知是啥表演形式的團隊,一起「攪和」。別誤會,這可不是隨便「攪和」,是由義芳老師、美英老師,負責製作編導與排練,吳娟老師負責美術指導與大型道具製作,一齣新港史上空前「大製作」。我們期待「媽祖收ㄧㄠ」的「跨界引爆」激發更多的可能。
原來,我們一點也不封閉。原來,「快樂」的美好經驗,已經累積、內化,成為個人或社區,安定與創造的力量。我們已經跨越封閉,並期待未來更豐富的跨界引爆。

註:繼去年文建會補助社區營造「文化新港駐鄉計畫」,今年再度邀請楊美英老師(社區劇場)、吳義芳老師(生活舞蹈)、吳娟老師(造型視覺),與新港咬仔竹、北崙、三間社區、扶緣服務協會、新港誼大專青年、舞鳳軒北管劇團、嬉班子,一起快樂學習、創作、動手實行,共同參與即將於12月展開的「新港國際媽祖文化節」成為街頭行動劇、化妝踩街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