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食農教育

【339期】1/2自然農場十周年慶感言

作者:張瑞隆◎本會榮譽董事長

2008年7月,接到嘉義市洪雅書房老闆余國信的電話,告知要邀請一位日本專家,來洪雅書局演講秀明自然農法,詢問是否有興趣前往聽講?
洪雅書房是一家非常有名的獨立書店,經營者余國信個人風格鮮明,關注社會議題、投入文史社運、開發文創商品、召集城市居民以秀明自然農法耕田種稻,搭上友善農業的風潮推出白米包販售。
新港文教基金會自1987年成立以來,一直都關心環境保護的問題,從撿拾農藥瓶、垃圾分類、廚餘回收、到環境綠美化,總是為環境的改善盡最大的努力。新港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而農民過度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對環境與身體的健康都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當聽到有自然農法的演講,就偕同當時的「綠點小組」成員一行九人前往聽講。
自然農法的始祖是日本「世界救世教」的教主岡田茂吉。提倡秀明自然農法的「神慈秀明會」的創始者小山美秀子,幾乎完全按照岡田茂吉的自然農法——即無農藥、無肥料、連作、自家採種的方式來耕作。因此都是尊重順應大自然,發揮土壤本來的力量,以作物為主體,進行自家採種。堆肥基本上以枯葉,乾草所堆成的植物性堆肥為主,此堆肥不是用來補充氮素,而是保持土壤濕潤鬆軟,並達到保溫效果,也能讓根系發展良好。
聽完演講的幾天後,在「林總」(林華有先生)位於嘉北路旁的小鐵皮屋泡茶聊天時,談到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自然農法,引起林總高度的興趣,指著旁邊四分地的農田說:「基金會要不要試試看﹖」,這真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開始!
2008年8月2日,基金會在林總免費提供的農地上,以自然農法的方式種下了第一期的稻作。隔年2月,本人繼承的一分半農地(在安琪兒幼兒園西邊),也加入耕作。由於人力的考量,採取委託育苗及機器耕種的方式,並加大秧苗的間距增加通風,預防稻熱病及病蟲害,另以灌溉水位來控制福壽螺及雜草的生長,雖然沒有慣行農法收成好,不過還有六、七十割的成績。基金會以自然農法精神種植的稻米,委託新港農會碾製後,以「自然米」的品牌販售。
稻米試種成功後,基金會想進一步嘗試種植蔬菜,於是把本人的一分半農地改為菜園,並於周邊租用七分地的農田種植自然米,命名為「1/2自然農場」。
菜園於2011年1月1日開始種植,共劃分為40塊地,每塊約五坪大小,每人認養二塊,其中一塊收成蔬菜提供基金會經營的「新港客廳」使用,另一塊收成則由自己拿回家自用,這也是1/2自然農場名稱的由來,此方式可達到自利利他、公私互蒙其利的境界。
2021年1月1日,在舞鳳軒北管樂團鑼鼓喧天、黃世志布袋戲精彩演出的熱鬧氣氛中,展開1/2自然農場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鄉長林茂盛、縣議員林秀琴、葉孟龍、陳文忠、鄉民代表何秀英、農會總幹事林雅欣、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前任鄉長鄭友信、邱晋煌、以及多位校長與公司企業的董事長,都到場參加活動,表達他們對自然耕作的關心與認同。
當2008年基金會開始以自然農法種植稻米時,新港的有機耕作可說是鳳毛麟角。但是,目前有古民產業促進協會的13位會員,以及多位的小農個體戶,以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及基改作物的友善環境耕作方式實施農作,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
自然農法、友善種植、有機耕作都能達到身體健康和環境永續的目的,新港在自然、友善、有機的道路上,已經向前踏出了一大步,雖然路途還很遙遠,但只要充滿理想和熱情的這群人繼續努力,並號召更多人加入,我們終有達成目標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