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地深耕超過三十年,舉辦了許許多多的藝文活動,造福無數在地鄉親。今年小弟在林致遠組長的引薦之下參加了基金會的圖書組,第一次開會,就被秘書祐甄詢問,是否可以接其中一場書活講堂的引言人,當下心情真是「其實我想逃」,不過最後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但也因此結下了一場美麗的午後邂逅之緣!
當發現這次的題目是「不用獎勵制度怎麼帶班」,這可有趣了!從師院讀書時代起,相信絕大多數的老師都經歷過製作爬格子獎勵卡,這算是相當顛覆傳統觀念的方法,也引起我對講師和這次講座濃厚的興趣!
7月27號當天下午,在新港客廳裡擠進了滿滿的人潮,我做了簡單的開場之後,就把麥克風交給主講人彭瑜亮老師,開啟了一場笑聲不絕、反應熱烈、絕無冷場的心靈對話。
帥氣的阿亮老師先做了精采的自我介紹:他出生在教師家庭,從小卻不曾想要走教育之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嘗試了各種可能,組了搖滾樂團當了鼓手、取得跆拳教練資格、得到運動舞蹈銀牌、擔任球隊隊長,他從事過帥氣的模特兒工作、也是位詞曲創作者,在這麼豐富的人生經歷之中,阿亮老師繞了一大圈,最後不但回到教育之路,還創辦了自己的文創教育事業。
接著阿亮老師在講座中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引導台下的老師和家長們,不用獎勵制度怎麼帶班?大家雖然互相不認識,但在模擬實體演練中,討論都相當踴躍!阿亮老師帶著大家思考教學的本質,他表示今天不是教大家什麼大補帖,而是希望專注「人」,在講座中不斷使用讓人會心一笑的「LS」喇賽教學法,讓這個星期六的下午特別有趣。
阿亮老師透過自己的實際經驗做分享,如何不用獎勵制度去教導孩子,舉例及提出實際情境,反思獎勵制度對於教學的確很快速、方便,但怕學生產生過度依賴,獎勵常只針對幾名的學生,而不是全部。
傳統獎勵制度是為了班級經營秩序、風氣及向心力,但班級經營主要的關鍵是在於「老師」,當你看到孩子的好,孩子就會看到你的好,講座的最後阿亮老師告訴大家,不論是師長或家長都需要先傾聽孩子的心聲,培養找到孩子亮點的眼光,接著給予肯定和鼓勵,由點連成線再構成面,希望以此培養出自信、自動的孩子。
這場午後講座帶給我深深的感動,在阿亮老師的分享當中,引起我不斷地回想當老師的初衷,回到以孩子為主體的教學才是教育的本質,誠如與會老師的形容「參加這個講座有如打通了任督二脈」,相信有幸聆聽這場分享的家長、老師們,都能帶著滿滿的正能量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