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土地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大家的共業,如何對待它,通常它也將以相同方式還給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因此,環境保護一直是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以來的核心工作,從早期到現在義工們的隨香掃地,每週一次清理新港髒亂點;1995年陪伴中洋、三間村民抗議台塑ABS化工原料廠的汚染排放,及趕走嘉北公路旁的久豐臭油廠;1999年監督環保單位加速北港溪旁有毒事業廢棄物的清理;2000年改造台糖五分仔鐵道成為美麗的鐵路公園;到六、七年前設立1/2自然農場,專注於環境教育工作,以培養有環境意識的下一代。
環保署設在新港國小圖書館屋頂的監測站顯示,新港空氣品質逐年惡化,最近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天數是不正常,也難怪,新港北方有台塑麥寮六輕二十幾根煙囪日夜不停地排放,南邊的中洋工業區也有三根,這些固定汚染源,加上移動車輛,進香活動或拜拜時,成堆鞭炮燃放直衝上來的汚染空氣,PM2.5瞬間可達上千微克以上。近年來,新港也出現年輕不吸煙的肺癌患者,新港人的健康危害狀況到底如何?我們將如何面對?值得關注。最近拜託國家衞生研究院環境醫學郭育良教授,到新港檢測國中、小學生的肺功能,另外,日前安排彰化秀傳醫院胸腔外科黃重傑主任到基金會演講,黃主任是中部地區有名的胸腔微創內視鏡手術的專家,他長期醫治肺癌患者,深深了解光守在醫院開刀是解決不了問題,感謝他願意抽空下講解空氣污染的健康危害,從預防開始,期望人人可為環境盡點力,我們身體的健康也可以多點保障。
空汚,是所有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死亡威脅
現代的醫療進步神速,醫院裡有著前所未有的精密檢查儀器以及療效神奇的新一代藥物,常有起死回生之效;但這些高科技產物真的可以使我們一代比一代更健康,長命百歲?我們從臨床經驗中發現現代人有越來越多的癌症及慢性病,且罹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這代表著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現代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也都更不健康。人體的疾病多數和生活之環境相關,無人可以置身事外;要追求健康,不能只是強調個人的養生,更要關注環境的保護。
臺灣的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有早期的電鍍廢水排放造成的水源汚染,廢爐渣等工業廢棄物掩埋的重金屬,戴奧辛等毒物的土地汚染,再經由農漁產品造成民眾生命及健康危害;餿水油,過量農藥與不當食物添加物等都是近年來國人的健康殺手。在臺灣所面對的眾多環境污染中,空氣的污染因為看不到、捉摸不到,甚至聞不到、感覺不到,而最容易被人忽視它的危害。但這個看不到的隱形殺手事實上每年導致台灣超過6 千人因各種空汚病死亡,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650萬人因空汚死亡,是所有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死亡威脅。
近年來的醫學研究顯示,在所有空氣污染物中,細懸浮微粒(即PM2.5,指空氣灰塵粒子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微粒子)對人體的影響最大。懸浮微粒主要由火力電廠燃燒煤炭,工廠鍋爐燃燒重油, 柴油車、摩托車廢氣等所產出。尤為是燒生煤,石油焦的燃煤電廠更是萬毒禍首,因為其所排放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正是所有PM2.5微粒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毒性成分。施放煙火鞭炮則可在社區活動中造成大量硫氮化物瀰漫的重要原因,對居民健康危害亦大。
「空汚病」:癌症、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是國人致死或失能原因的前三名
由空氣污染造成的所謂「空汚病」其實正是國人致死或失能原因的前三名:肺癌,腦中風,心臟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依據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料顯示空氣的污染物造成36%的肺癌死亡,導致34%的腦中風死亡,更有高達27%的心血管疾病死因和空汚有關。如果我們的空氣環境品質沒有改善,在我們的一呼一吸之間,不分男女老幼或富貴貧賤,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空汚病的威脅,沒有人可以逃脫如此風險而置身度外。空氣污染是每個人都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因此、環境保護是每個人的使命和責任。
一、肺癌
經多年研究,空汚已經被證實會導致肺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總署(IARC)於2013年10月17日正式公佈PM2.5為第一等級致癌物。
反觀在台灣近年的癌症統計中,高達六成的肺癌病例是屬於非抽煙者,對於這些不抽菸卻又不幸罹難肺癌的病人,空汚可能正是主要致癌原因。
細懸浮微粒中所攜帶的重金屬,戴奧辛等毒素可隨著呼吸進入肺臟深處,引來發炎反應及進一步細胞病變導致肺腺癌。呼吸道的自我防禦機制無法阻擋PM2.5的入侵,且身體的免疫系統似乎也無法修復此日積月累的毒害。
依據2013年發表於歐洲國家(ESCAPE)追蹤30萬人12年的研究發現,PM2.5年平均值濃度每10微克會增加肺癌發生率36%。美國2011年的全國性大型肺癌風險研究,也證實對於不抽菸的人口,空氣環境中每10微克的PM2.5會使肺癌死亡率上升27%。
依此類推,台灣中南部居民因空污所致的肺癌發生風險升高達75%,死亡風險也上升50%以上。空汚顯然已經是抽煙之外肺癌之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更可能是導致近年台灣肺腺癌病例數直線上升的最重要原因。
二、心臟血管疾病
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名死亡原因,大家普遍認識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糖尿病及欠缺運動等。但臨床上的確可見很注重養生的病人沒有特別的危險因子,血壓、血糖、膽固醇都正常,卻仍突發心肌梗塞,人生急轉彎,令人措手不及,也莫名奇妙。在近幾年的醫學研究中發現,呼吸時PM2.5中的硫氮化物會透過血液循環,血管本身的發炎病變而引發心肌梗塞。2014年發表於歐洲地區進行30萬人的大型空汚世代追蹤研究(ESCAPE)發現長期性的空汚,PM2.5每10微克會使居民心肌梗塞風險上升26%。空汚紫爆日發作的心血管疾病也有明顯增加,如非必要,民眾應減少外出運動,以免吸收過多毒素。
三、腦中風
中風是國人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瞬間令病人風雲變色的重要健康殺手。如同心血管疾病的道理,空汚中的硫氮化物及轉化而成的衍生性細懸浮微粒,會於肺部吸收後循環全身,引發包括腦血管的發炎及阻塞,造成腦部細胞壞死。除腦中風外,研究發現空汚也可能是造成失智症的原因。
面對肺癌的威脅,該怎麼辦?台灣近年來肺癌的高致死率及快速上升發生率,絕對是國人健康的重大威脅;加諸「空汚致癌」的陰影籠罩不去,我們該如何面對? 戒煙, 遠離二手菸,減少烹飪油煙,居家避免使用石棉建材,注意工作環境是否有致癌物質或是粉麈吸入,空氣品質不良時不要外出運動,在家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 等都是遠離危險因子的自救之道,是預防保健的第一防線。
要主動尋求有效益的健康檢查
然而,多年來的霧霾空汚,必然已經在這一代中壯年民眾體內累積相當毒素,種下各項癌症或慢性病的病因。這些潛在的風險,一旦爆發,人生將瞬間變黑白。
因此,身處空污重災區的民眾有必要採取更積極主動的安全防護措施,也就是說有必要主動尋求有效益的健康檢查,建立第二道防線,以期在疾病形成之最初,即可早期診斷,徹底根治。即使是惡性度最高的「絕症」大病,也必然由小病開始。我們無法做到完全不生病,但卻可以努力防範,讓「大病」變成好解決的「小病」。
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高危險族群,每一至二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這是一個精確的醫療儀器,可找出零點三公分以下的早期腫瘤,這對於能否成功防治肺癌至為關鍵,因為一公分以上的肺癌腫瘤就有相當之機率會轉移擴散而難以收拾。反之,一公分左右的早期腫瘤經由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傷口小,復原快,痊癒率可高達八成以上。
前兩年,陳建仁副總統即經由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早期肺癌,並成功手術切除肺腫瘤,復原良好,得以繼續展現才華,實踐理想,人生仍是彩色的。
關於肺健檢的技術難度,幅射劑量管控及切片檢查的安全性提升等篩檢難題,這兩年已有相當進展。我們相信,有效的空汚防治可以從根本降低臺灣肺癌罹患率,然緩不濟急;當務之急應是趕快推動系統性地高危險群篩檢,早期篩檢,早期發現與治療,必然可以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肺癌非絕症,肺癌致死的悲劇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