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王瑞成會長辛苦籌備,召集、甚至親手佈置會場,新港書畫會第四屆聯展,終於6月18日開幕了,在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將展覽到7月17日。開幕時,看到許多新港退休公教界老朋友,或圍著作品拍照,或上台吹奏薩克斯風,或熱情洋溢地向老同事及好友解說創作歷程,看他們生氣勃勃容光煥發的樣子,好生羨慕!
也謝謝魏宗男老師,願意接下王會長的棒子,繼續為新港書畫會的傳承打拼,在退休之後,創造人生的第二春,提供新港公教長輩一個可以不斷創作、學習、分享的舞台,新港文教基金會能夠提供後勤支援,陪伴大家夢想實現,感恩祝福!
同樣在6月18日早上八點半的新港西庄村,年齡超過八十的何蒼林村長,一早就來到村內三官大帝廟前廣場,心情愉悅且充滿期望,等待著分別從復興、古民、中洋等國小及新港國中來的孩子,他們總共組織了九隊,參加第一屆相信盃籃球鬥牛賽;二年前基金會決定於西庄社區活動中心開設相信工程輔導陪伴課程,提供文昌國小需要關懷的孩子,在放學後且照顧者未返家前,有一個陪伴及共同學習的地方,何村長不斷協助基金會解決教學場所以及相關設備等問題,因為,已連任多屆村長的何老先生,深深體會近年來家庭教育愈來愈不足,學校學習愈來愈不愉快,村落內的孩子愈容易成群結隊,大帶小地為所欲為,看到有這麼多孩子聚集在三官大帝前一起參與比賽,積極向上、爭取榮譽,孩子的改變,幾乎讓他掉下眼淚。
從1993年台灣開始邁入老化社會後,隨著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團塊世代也開始進入老年,台灣的老化速度突然暴增,明年起台灣「老化指數」將破百,也就是說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十四歲以下多,而嘉義縣作為全國老人人口最多的縣份,基金會面對老化少子化,將如何因應?值得大家深思。
1991年,聯合國通過「關懷老人原則」,包括:獨立(independence)、參與(participation)、照料(care)、自我實現(self-fulfillment)與尊嚴(dignity)等;2012年,歐盟進一步提出「活躍老化」的概念,並將2012年定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及世代聯結(solidarity between generations)」年,所有歐盟國家承諾:將整合老人的權利及需求於國家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政策中,來促進「活躍老化」,同時建立一個屬於各世代的社會,有四項目的:一)在就業中活躍老化,二)在社區參與中(包括公民權、義工、照顧服務)活躍老化;三)經由健康老化及獨立生活,在家庭中達到活躍老化;四)同時促進不同世代間的合作與整合。
根據聯合國的原則,台灣面對老化社會,最健康最有價值的老年生活方式是「活躍老化」,不僅僅獨善其身自我實現而已,更要以義工身份參與社區,用豐富生活經驗聯結新的世代,特別台灣近幾年來,家庭及學校教育相繼出現問題,如何同村協力,給村落裡的孩子一個學習的典範,或及時提醒犯小錯的孩子,或陪伴關懷家庭失能的孩子,就近給點協助,這些對領有豐厚退休金的軍公教人員,只不過舉手之勞,然而,對自己老年生活是否過得健康且有意義,社區能否正常發展,卻有莫大貢獻。
王會長邀請我在書畫會開幕儀式中致詞,除了恭喜老師們老當益壯、創意連連,我也特別提到最近令人擔憂的兩件事情,一是台灣社會不定時不定點出現的隨機殺人事件,另外是特別像嘉義這樣的農業縣,吸食K 他命的孩子最近六年爆增十倍;這兩件事表面看起來好像沒有關係,其實問題都是出現在社區,如果台灣每個社區都能提昇關懷陪伴功能,在孩子行為還沒有惡化到吸食K他命,或吸食毒品沒有嚴重到破壞中樞神經,社區關懷網絡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這些悲慘事件應不致於發生。
謝謝林灑津及賴鎭山兩位退休校長,每週抽出三四小時陪伴新港國中相信工程的孩子,適時解決學習問題,孩子的改變讓人刮目相看;謝謝李淑華老師退休後、四年前開始相信工程時,幫忙送餐,在孩子回到家不一定有飯吃時,可以和其他孩子享受一頓溫馨的晚餐;詹清森老師每週講英文故事給小朋友聽;張瑞隆董事長及黃萬寶老師倡導新港自然農作;以及扶緣服務協會的高燦老師、江澤祥老師夫婦、林清耀秘書等退休公教人員,每天送餐給村內弱勢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都是「活躍老化」感動的真實案例。
我也奢想,如果新港有更多退休軍公教人員,每天撥一些時間,共同陪伴村裡需要關懷的小孩,誘導孩子向善改變,這種不忘初衷,關心社區的退休生活,豈不更健康,社區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