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慈悲的開台媽祖會透過「新港百年大醮警示文」,一再提醒眾生:不燒金紙,不放鞭炮,拜拜持香一柱,已經足表敬意,其實是有醫學根據的。
台大公衛學院去年12月24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台灣有超過6,000名的死亡人口,是由於呼吸了過量的PM2.5所造成,其中2,240名是缺血性心臟病、2,140名是中風症、1,250名是肺癌以及645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而且研究團隊林先和副教授表示:在新北市一共追踪10萬名健檢民眾,長達6、7年,他們利用住家地址推估居民的空氣汙染的暴露量,結果發現,每增加10μg /m3的PM2.5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的風險就會增加39%;同樣增加的暴露量,國際權威的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2013年也發現,肺癌發生的風險可增加36%;美國胸腔學會(2011年)發現對非抽煙人口的肺癌的風險特別明顯,可增加15至27%,因此,2013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PM2.5為第一類致癌物;另外,著名的英國醫學雜誌BMJ於2014年發表歐洲ESCAPE研究報告,會增加整體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26%,且其風險即使在歐盟標準值 25ug/m3以下,仍呈現正相關,亦即PM2.5沒有所謂安全上限,每一微克的懸浮微粒污染,隨著每一次呼吸日積月累,都會造成健康危害。
探討PM2.5的致病機轉,由於顆粒直徑極小,只有毛髮的二十九分之一,總表面積大,容易夾帶重金屬及戴奧辛等毒性物質,而且這種細微粒子,可避開人體氣管內纖毛之自我防護機制,長驅直入肺臟最深部而致癌,甚至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裡,產生發炎反應,造成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最近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教授的研究團隊,也報告了和肝癌發生的關係。
PM2.5細懸浮顆粒,來源極為複雜,如燒香、燒金紙、放鞭炮、二手菸,大地揚起的土石灰塵,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化工廠、燃煤電廠、鋼鐵廠的工業廢氣等等;而部分硫氮化物可進一步於大氣層光電反應中形成衍生性細懸浮微粒,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13年之研究,此等由硫氮化物衍生而來的細懸浮微粒,比燒稻草或風吹揚塵等自然界原生性細懸浮微粒,對健康危害更大。
最近埔里及雲林縣的媒體報導,在民俗活動拜神燃放鞭炮之後,現場實測的PM2.5污染值,一下子飆高二、三十倍以上,讓我想到,每天長期在奉天宮廟口中山路上、廟內,來往走動崇拜媽祖的信徒以及新港鄉親們,一年到頭因為燃放鞭炮、燒金紙、敬香,不得不吸入一級致癌物的PM2.5,另外,若再加上汽、機車排放的流動污染源,分佔新港南北兩方的台塑集團的中洋及六輕工業區的固定污染源;以及天空三不五時漂來的沙塵暴,難道新港廟口的危險如虎口嗎?
媽祖慈悲愛世人,當然不願意看到信眾在親近媽祖祈求平安健康時,身體受到傷害!
對於汽、機車以及台塑中洋和六輕工業區的污染,決定於政府空氣污染法的規範,及地方政府環保單位的依法執行力;我們除了監督,能夠使力的較少,至於,鞭炮、金紙、燒香等,決定於我們如何拜神敬神的方式。
燃放鞭炮在傳統民俗有「混沌初開、天地誕生」以及「軀鬼(邪)、迎神」的意含,因為鞭炮含有二氧化硫,也有瘟疫或死亡後消毒衛生的用途,在以前甚至用來「嚇走敵人,保鄉衛家」,至於燒香、燒金紙,更是人神對話,祈求心願達成的重要儀式行為,這些在傳統農村社會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已是工業社會,2300萬人口擁擠在台灣島上,對環境污染的傷害是全球最高,台灣PM2.5污染濃度是世界平均值的二倍半,這時候,不能再沿用舊時農業社會,鞭炮金紙愈燒愈旺愈保庇的習俗,既然它們產生PM2.5的污染愈多愈致癌,我們是不是回到媽祖慈悲為懷的心願,不再放鞭炮、不燒金紙、持香一柱以表敬意就好。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即將來臨,期望全國所有媽祖信徒共相盛舉,大家用感恩的心來敬拜媽祖,除了謝天,信徒們也團結起來,一起疼惜這片土地,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