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閱讀館

【276期】從台灣逛書店到世界各大城市

作者:主講人: 水瓶子( 簡肇成) 紀錄整理: 林秀英 ◎本刊編輯委員

留著一頭 輕捲的髮 瀰漫著 旅人的從容
體態高大 但不粗獷 說起話來微暖 鬆柔

書店時光/ 台北,閱讀空間
午後的時光空靈靜好,9月12日我們齊聚新港客廳,聽著水瓶子走訪記憶裡的書店,目光聚焦在牆面上的老照片與空拍圖,小學時期的圖書室,國中時期的中華商場,高中時期的光華商場、重慶南路書店街,大學時代的溫羅汀周邊與牯嶺街的舊書店,人潮群聚的商圈或社區,如新生南路、溫州街巷弄、羅斯福路上與師大附近、中山北路、忠孝東路、重慶南路,或者二手書店、無店名的人文書舍…;台北,閱讀街景久美。

關於書與店/ 以書聚友,我不孤獨
提及印刷術雖起源於中國畢昇,但因為是陶版製作,不堪重複使用,直到古騰堡發明金屬製版與油墨,人類的印刷術才算是純熟。而一開始書是一頁頁的平躺在層架上並無書背,接受預定後才將書頁裝訂完成,請客人取書或送達交書。反觀現代書店,可以歇腳、食飲、輕旅,舊書店演化後多元經營,吸引更多閱讀者駐足,而文化即是舊有的生活方式,慢步且多變。

仁愛誠品/ 遇見,影中人
話說一回小瓶子在台北仁愛誠品書店,選看電影里斯本的故事,一位外國人就在身旁,他把螢幕順勢轉向那陌生人並和他談話,那人回頭立刻笑了出來,因為影片中的主角正是站在眼前的他—溫德斯,巧遇情節妙不可言。或許是秉持從小到大做什麼都好,隨緣地做任何事,也就事事是好事。

在各大城市逛書店/ 無處不可讀
隨著時間的增長,水瓶子在紐約、倫敦、巴黎、里斯本、馬德里、波士頓、上海、東京…走訪書店,隨處散步就可以逛到主題明確有特色的大小書店,一個座位、一杯咖啡便是與書本最美麗的約會。

消失、搬家與永續/ 獨立或者連鎖
雖然在一場烤肉餐聚中局部燒傷,人生也有其意外的精彩,他說每個人都可以寫出一本或者多本書;從獨立書店的脫離到以學區為重點的連鎖書店,探索書苑熱情不減,而故事未完,水瓶子以書寫樂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