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新港閱讀館

【260期】男人的菜市場 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老師主講

作者:陳俊彣 ◎本刊編輯委員

夏至的腳步剛走,時令從小暑過渡到大暑, 北緯23.5度下的嘉義,活脫像個大火爐,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老師風塵僕僕地南下,直達台灣的糧倉─嘉南平原,在被菜園、果園、水稻田所層層包圍的新港鄉街區,一個大男人,卻要來教世居農村的鄉親與婆婆媽媽們,如何來買菜和認識蔬菜?
《男人的菜市場》一書中,有關市場介紹,食材、時蔬、水果、小吃,劉老師一樣都沒提及,卻以更淺白的口吻,教大家如何在市場中對於最常見的筍子、地瓜和豆子,如何採買?如何明辨真假?市場的銷售技法?物種的分辨?
買賣或許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商業行為,但劉老師卻很享受買賣的過程,在一問一答中增廣見聞,也順便搏感情,第一次買菜是一種認同,第二次買菜,可問是否有噴藥,第三次買菜,小農甚至連農藥在哪購買都老實說,甚是有趣!
老師一口氣講了瓜瓜園專用的57號地瓜、又甜又鬆的66號地瓜、日本栗子地瓜、宜蘭種圓胖地瓜、金山地瓜、叢生竹筍類(麻竹筍,山竹)、枝生竹筍類(桂竹筍,冬筍)、原生豆類、新興蔬菜等等,大家莫不被老師豐富的食材知識所折服,尤其講到失落的蔬菜,也就是純樸農村的古早菜與醃製保存時,引起諸多共鳴,紛紛回憶起那個物資缺乏,卻心靈富足的甘苦歲月。
其實每個菜市場,陳列著多樣性的時令蔬菜,顧客與小販的生活對話,反映了最在地的庶民文化,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也是最平易近人的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