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灝翔原是台大森林系的學生,因為始終無法放下對表演藝術的熱情與愛,隻身前往蒙古大漠流浪75天,學習古老的呼麥吟唱技巧。他為了呼麥與馬頭琴走千里,這趟被他稱為「驚嘆號學習之旅」的旅程,就是為了探索喉音與馬頭琴而展開,因為台上演唱者在做喉音的示範,讓坐在台下的他撼動不已:「那聲音一唱出來我在底下就忍不住大哭,好多影像跑到眼前來。後來我就發了瘋似地去追這個聲音。」展開了75天蒙古探險旅程。
從北京出發搭上33小時火車才能抵達的蒙古國,到了地理課本上的外蒙古,在海島台灣生活的他對於海平線再熟悉不過,來到了蒙古,就是望也望不穿的地平線,轉360度都是一樣的風景,蒙古大漠高溫40度,低溫零下20度,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蒙古包,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尋找呼麥與馬頭琴的導師,更是要千辛萬苦,等公車可要看公車票有沒有賣完才會開車,沒開車就代表車票沒賣完,就可要多待一天;搭乘路邊攬客吉普車可要同時擠滿15人,並且還得多付當地人的4倍價錢。
回台後創立了結合台灣與蒙古音樂特色的「海馬樂團」,「海馬」在此指的不是海底那種蜷曲著身體的小生物,而是「海」加上「馬」;「海」指的是育養這群團員的土地──海島台灣,「馬」則是最貼近草原牧民的象徵,指示著他們的創作勇於追尋,敢於顛覆,以呼麥、馬頭琴、琵琶、嗩吶和手鼓作為主要創作元素。
夢想過程──先築夢,再逐夢,先去建築你自己天馬行空的夢,再去用自己力量追逐自己的夢,讓夢想實現;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天生的贏家。強者,就是那個最後活下來的人,許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並不見得有過人的稟賦,而是有能耐從種種煎熬中「逆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