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教基金會於民國102年起在「新港客廳」前成立「環保惜福供餐處」,做為供餐示範點,提供健康安全的素食菜餚;潔淨、安心坐下用餐的環境;全程由義工打菜、供餐、收碗;以環保無汙染茶籽粉4道手續、水資源循環利用清洗碗筷;鼓勵香客自備環保碗筷,讓全台遠道而來的香客「吃得安心健康又有尊嚴」。
今年我們做了:
1. 惜福供餐處的理念宣導布條:準備座椅迎貴賓→健康素食有誠意→自備餐具尚環保→吃多吃少取剛好→感恩惜福吃清迄→聖母一定ㄟ保庇
2. 洗碗四道程序+ 碗筷回收流程宣導海報。
3. 提供愛心用餐區,讓推嬰兒車及坐輪椅的香客可以更舒適用餐。
每年供餐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義工,在此感謝新港國中、吳鳳科技大學、吳鳳科大樂齡大學、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和康揚股份有限公司、基金會各組義工等上百位大小義工、所有主動參加的團體與個人,及全力支持本會的大地工作坊、新港奉天宮與新港清潔隊。因為大家無私的付出,新港更美!
鄭文淵◎淨港計畫─供餐服務義工
每年國曆4月間是全臺媽祖遶境活動最熱絡的時刻,還記得2008年當時大學四年級,時任班級代表,與學生幹部一同至大甲鎮瀾宮參香祈福,從那一年開啟我跟隨大甲天上聖母的因緣,向聖母擲筊獲,允恭請進香旗回到嘉義,往後的每年有時間就會帶著進香旗來到大甲、彰化、西螺、新港等駐駕宮廟,以虔誠的敬意恭迎媽祖南下遶境祈福,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全程參與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不過,每年依自行安排至不同駐駕宮廟的行程,讓我感受到許多臺灣人的好客熱情,沿途也結織不少跟隨媽祖精神的朋友,我們彼此分享在踏上遶境活動旅途中許多感動的故事。
去年2018年,也就是自己跟隨大甲媽祖的第11年,這一年我並沒有什麼思緒及心情參與遶境活動,因為時逢祖母身體不適,住院確診中風,這突來的事件的確讓我措手不及,日前才答應要參與新港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新港遶境淨港計畫志工服務,內心掙扎許多,也不確定祖母是否能平安出院,本來想致電先行取消,但內心有個念頭湧起,這是我與媽祖的約定,在敬孝與服務間,我該如何抉擇?於是向大甲鎮瀾宮進香旗祈求,果然媽祖時刻感應守護,在西螺福興宮駐駕後即將趕往新港的路途,祖母很平安地出院返家靜養,自己也跟祖母表示日前與媽祖的約定並取得同意服務,帶著不安的心情來到惜福供餐處與新港在地服務多年的阿姨們,一同開始進行惜福供餐後環保餐具清潔的服務工作,在服務的期間,阿姨跟我分享許多她們從年輕歲月因結婚嫁到新港後投入服務的生命經驗,阿姨有感受到我的不安情緒,於是利用休息片刻與我聊天,得知祖母剛出院,返家靜養,身為晚輩的我內心重重擔憂,拿出祈福結緣品,希望回家護佑祖母身體健康平安,此刻內心除了感動外,我想信仰的力量不是在無形界才存在,而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中無所不在。
今年是我與媽祖約定服務的第2年,在過去遶境活動結織的朋友,今年有的下班後就直接南下新港、有的是請假陪同媽祖走一段路,去年開啟的遶境淨港計畫志工服務,讓自己反思到過去的10年,跟隨媽祖的腳步,感應與學習許多事物,感謝媽祖讓我從一位普通跟隨信仰的香客,從過去接受他人服務,轉變成服務供應者的角色,也在服務供應的過程中,學習觀察行為、與人應對及食物惜福的精神,媽祖信仰精神中,首要助人為根本、二為莫不尊親,從每年的遶境活動中,看見助人為善的美麗風景,每個家庭都有為孩子、父母、長輩、伴侶祈福的虔誠信徒。信仰的力量在於自己相信,信仰的價值在於體現精神,感謝媽祖在我無助黑暗中點亮希望的光明,也因為祢的護佑,讓祖母在宅安養,健康平安,新港遶境淨港計畫志工服務是祢給予我的學習寶物,我時刻記得與祢的美好約定,並與世人分享,讓社會持續正向、良善循環!
余亭誼◎吳鳳科技大學學務處服務學習組組員
自民國99年以來,吳鳳科技大學與新港文教基金會之間的合作不間斷,每年當大甲媽祖遶境時間出爐時,吳鳳科技大學便隨之獲得新港文教基金會的熱情邀約,足以見吳鳳科大師生們歷年的表現備受肯定,直至今年是吳鳳科技大學第10度參與淨港活動,亦是特別具有意義的一年。
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台灣一大宗教盛事,也曾在2011年由行政院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之一。數萬名的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團進行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遶境,但卻也因此盛況帶來的大量人潮與商機,延伸了許多環保問題。而其中就藉著與新港文教基金會合作多年的「淨港計畫」讓吳鳳科大學生志工們能以實際行動改善環保問題,除了成功落實環境保護、服務人群之精神,也加強了與民間機構、地方社區之間的連結。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與淨港活動,活動當天意外發現,遶境現場縱使人潮眾多,民眾依舊能夠有秩序地打飯添菜,即使有殘羹,亦能泡熱開水回沖,不浪費每一粒飯菜;連清潔碗盤都有一套環保小撇步,能夠利用茶籽粉及分工合作做出不浪費水的重複利用,真正身體力行地做到了「環保減量」及「重複利用」,也應證了「環保若做好,媽祖會呵咾」的口號。
大甲媽祖遶境的確是台灣一項重要的信仰文化指標,它所帶來的意義並不止於歷代傳承下來的宗教歷史文化意涵,對於素不相識的香客給予的關懷與鼓勵,更是體現出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情味。
徐郁棋◎吳鳳科技大學消防系學生
「環保惜福供餐處」主要分成「供餐組」及「洗碗組」兩種,供餐組的工作內容大致分為:發放環保餐具、協助香客夾菜、援助主廚上菜等;洗碗組所負責的工作則為:回收香客使用過的餐具並清洗乾淨,及協助發放紀念品給香客。
今年我參與的是洗碗組,藉由基金會所訂定的洗碗流程,不但將工作分配的很詳細,也能利用最少的人力完成洗碗清潔的工作。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洗碗的清潔用品為天然的「茶籽粉」,而非添加化學藥劑的洗碗精,在這方面讓我感受到基金會致力於推廣環境保護所付出的努力,雖然茶籽粉的售價相較於市面上的洗碗精要高出許多,但使用茶籽粉不但能減少河川汙染,更能保護手部肌膚,並降低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在現場我不但感受到全民瘋媽祖的信仰是如此盛大,更感受到一群人為了同件事一起努力的感動。看見人民因為信仰而聚集、付出,無形中自己也被感化,並在心裡埋下:有朝一日自己有能力時,也要盡所能的回饋、貢獻給社會。
雖非第一次參與,但供餐活動依然讓我受益良多,縱使洗碗很累、手很痠,但每當看見每一位受到服務的香客,滿面笑容的對你說:「謝謝!辛苦了!」那瞬間,身體所有的疲憊都消失,又有力氣繼續洗碗,繼續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下次要是還有淨港供餐計畫,我一定義不容辭的說要參加,因為參與淨港供餐計畫不但能讓我增廣見聞,更讓我覺得能幫助到他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