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活動花絮

【282期】借鏡日本,充實台灣寺廟文化的內涵

作者:陳錦煌 ◎本會董事長

四月十九及二十日是一年一度日本古川太鼓祭的重大日子,基金會為了深入瞭解古川祭典之所以能傳承數百年,特別由家瑋執行長帶隊,四月十五日提早前往古川,參與祭典準備、儀式起始、進行到結束的整個過程,大家分工合作,在家瑋統籌下,俊謀董事負責宗教有關儀式、內容、意義及和台灣媽祖信仰文化異同之比較;昭雅負責社區支持系統,相關的參與、學習、傳承…等;家再組長及仲任負責祭典的藝術文化;智桓負責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環境等面向來了解古川祭;長諺及惠君協助家瑋負責支援及統籌,七天下來,白天參與、體驗、觀察、記錄、學習,晚上資料整理,本期會訊內容正是他們辛苦工作的成果報告。
二十九年前,新港人出錢出力組織新港文教基金會,原因是在解除戒嚴後,鄉親發現大家樂賭博遊戲,以及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脫衣舞秀,正一步步腐蝕農村傳統文化,同時,也正得寸進尺地翻越學校圍牆,傷害中、小學生的身、心、靈;文化是國家生存的根本,教育更能左右國家的未來,二十九年來,基金會戰戰兢兢地號召義工,整合資源,引進各式動靜態藝文展演,包括在廟口舉辦六度國際社區藝術節,同時積極參與奉天宮宗教活動:例如培養歷史導覽解說人才、保存宋江陣及舞鳳軒、大甲媽祖遶境的淨港掃街及環保惜福供餐、協助奉天宮誌出版、籌辦奉天宮開台媽祖繞境金門、馬祖及紐約等,期望這些工作可減少大家樂求神問明牌及廟口謝神脫衣舞秀對下一代的傷害。
基金會之所以不斷的從文化、環境、及教育等面向,來豐富奉天宮媽祖信仰文化的內涵,主要原因是,台灣一直缺少規範宗教活動的相關法令及配套,任其畸型發展,基金會這些工作希望有些正面的引導作用,然而,最近幾年來,由於政治力及經濟力過度介入,宗教被政治收編,或政治被宗教利用,人與神之間的崇拜超越轉為利益交換,本是撫慰心靈,引導社會風氣的寺廟,卻變成流行綜藝的表演舞台,一切向錢看;而且私人佛堂、廟宇、神壇……愈來愈流行多樣,相互競爭之下,為迎合信眾,標新立異,宣傳方式無所不用其極,鋼管女郎加高音貝喇叭取代傳統藝陣,鞭炮燃放成堆成捆成網無奇不有,廟口宛如戰場,重感官誘惑及流行,輕反省內歛及傳承,台灣常民信仰文化產生了質變,這些對台灣基層社區文化的抹殺,對土地及環境的傷害,對年幼讀書沒有興趣的孩子的誘惑,積非成是已經足以動搖國本,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六年來農業縣的孩子,吸食K 他命增加十倍的原因。
然而反觀日本,縱然二十幾年前經濟開始泡沫化,在中國崛起後腹背受敵,加上急速老化社會的照顧壓力,壓得日本政府喘不過氣,在這麼多困難環境下,日本農村社會仍然欣欣向榮,支持日本可以繼續向前行,背後最主要原因是一年一度祭典活動所隱藏的倫理、秩序,以及一起作好一件事的態度與堅持,這已經傳承數百年的祭典文化,雖然大環境在變,每一個人從小透過學習參與,傳承仍然如此精緻穩固,天、地、人之間仍然維持如此和諧尊重,且歷久彌新;這祭典活動中富有的文化內涵,正是維持日本社會穩定前進的根本力量;由於日本社會發生的問題通常早於台灣,而且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作為台灣的借鏡,透過新港年輕義工七天學習體驗的心得,應該可以為台灣日益沉淪的宗教活動,帶來一些正向建議。
明年基金會即將邁入三十週年,回想多年來因為大家樂及電子琴花車而開始的文教工作,近三十年的培養,新港新的一代已經出來了;我看到家瑋他們在古川祭的活動中,熱烈參與學習討論,尋找可以充實改變台灣寺廟文化的元素,並和古川町年輕一代們手牽手,肩併肩,一起來思考古川及新港未來難題的解決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相信新港的未來還是有希望,基金會另一個三十年,將會走出新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