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德蕾莎修女曾說:「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看到「冷漠」一詞,讓筆者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的警語:最初它們來抓共產黨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接看他們來抓社會主義者,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社會主義者;再來他們來抓工會會員,我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會員;後來他們來抓猶太人,我也不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他們來抓我,已經沒有人為我說話了。由於人們的自私,對於一時還沒有為害自己的事,都選擇「冷漠」以對,所以給予當權者個個擊破的機會,最後全部束手被縛。
台灣人除了原住民外,其祖先來自中國的潮州、漳州、泉州,個性強悍,能征善戰,原住民之勇敢強悍更不在話下。日本據台之初雖實施高壓的統治,但台灣人從不屈服,團結一致,誓死接力反抗,未曾中斷,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蹟,讓日本付出了驚人的代價。
二次大戰終戰,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收台灣後,不久即發生死傷慘重的二二八事件,讓台灣的菁英被消滅一半,接著實施長達三十多年的戒嚴。
戒嚴期間,利用警總實施軍事統治。人民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小孩被父執輩教導遠離政治,「有耳無嘴」,言論被壓抑,只能歌功頌德,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長期籠罩在恐怖氛圍下成長的人民,慢慢變成自私自利自求多福,對社會極度「冷漠」。由於人民的冷漠,互不關心,被統治者有機可乘,利用一些小恩小惠籠絡特殊族群或階級,藉此挑起族群或階級的矛盾,甚或互相仇視,社會的冷漠更雪上加霜。
最近幾年,由於統治的「馬鹿茸」團隊,逆行逆施,我行我素,與民意背道而馳。國家失去方向,沒有長遠的目標,讓青年學子看不到未來的願景。激怒了青年學生,也激發了他們重燃對國家社會的熱情,他們為了找回公義揭竿而起,從大埔事件、文林苑都更事件、洪仲丘事件、反核四、反服貿……等,看到年輕人的熱情,為社會公義,勇敢的向無敵的馬鹿茸團隊宣戰。從最近的反服貿一役,我們看到五十萬大軍,和平非暴力,秩序井然的走上街頭,年輕學子對公義的熱情,令人動容,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大人,動員大批的人力、物力支援,讓筆者看到了國家未來的希望。金恩博士曾說:「不是壞人太囂張,是好人太沉默。」這次的學潮,好人不再沉默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讚美和支持力道,都是空前的。笨中之笨的馬鹿茸,蕭太陽,邱香蕉們,醒醒吧!別再誤國了。(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