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青春少年行

【247期】陪伴著世世代代新港人的鐵支路

作者:文/吳俊謀 ◎本會義工團團長 圖/徐家瑋 ◎本會企劃專員

民國87年,由宮前村邱聰益村長與附近居民,開始整理東月台環境清潔及美化工作。民國89年新港文教基金會也一起參與整理,所投入的人員是以庶務活動組與環保生態組的大義工為主,我在升上國二那年夏天,向爸媽爭取加入「新中文教小義工」,正式成為基金會一員。當年參與的第一份工作,正是新港文教基金會與宮前村村長邱聰益大力合作整理的台糖五分仔鐵路新港街面路段,亦是今日的「鐵路公園」。
大批人力共同參與社區事務,這時新中文教小義工也加入此行列,每週日下午4點,由當時基金會邱晉煌董事長、宮前村邱聰益村長、張瑞隆老師,在這短短1、200公尺的鐵軌旁,帶領著3、40位大小義工從清除雜草、廢棄物,到拿著鋤頭翻出地底下的寶特瓶、大小石頭,甚至把當初的鐵軌重見天日。大義工們使用著除草電動工具,而小義工們拿著耙子隨後打掃,或者拿著小鏟子跟隨大義工種植各種花花草草。就在大手牽小手的合作下,於民國90年9月9日正式成立全國第一座以鐵路為名的公園,也是全國首座以民間力量所建造而成的「鐵路公園」,當時台糖為慶祝公園落成,贈送一部溪州牌柴油火車、數部普通甘蔗車及一部守車,作為園區觀賞與教育功能之用。
公園落成之後,大小義工們除了每週日繼續維護著原本區域外,並開始往西邊整理至嘉北公路路口,也將旁邊小廟納入公園的一部份,此外更設計了一個可以戲水遊憩的場所。近年大環境變化,大義工人數凋零與老化,基金會原本主要負責整理維護公園的義工組別日漸無法負荷,小義工因升學壓力也極少參與。近年將相關工作責請鄉公所清潔隊接手,往日義工們自發性服務的榮景已不在。至於新港農會後面的鐵路公園,因旁邊道路產權問題,多年來地主與鄉公所無法達成共識,地主使用鐵皮圍籬封住道路,導致遊客也漸漸減少前往,戲水遊憩場所因此閒置荒廢。
一百年前日本人在此建造這條五分仔,從人潮熱絡到曲終人散,停駛近20年後新港人用自己的雙手和力量,將環境衛生死角變成生氣盎然的公園,新港人共同營造了另一條五分仔鐵支路,它以不一樣方式持續陪伴著世世代代的新港人及招待來自各地旅客,更盼望著五分仔車有一天重新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