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台灣中南部的一個小鄉鎮,人口3萬6000人;伊斯坦堡,土耳其最大城市,人口1280萬人;首爾,韓國首都,人口2300萬人。為什麼把一個小鄉鎮和二個超級大城市相提並論呢?因為七月新港兩批青少年,分別在這二個城市,與很多國家的青少年朋友交流學習,並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7月8日至18日,新港國中絲竹樂團第二次應邀到土耳其參加國際青少年藝術節,2004年我們第一次到地中海沿岸的安大利亞表演。此次到伊斯坦堡,共有32個歐洲及亞洲的國家參加並在新城區塔克辛廣場進行表演活動。第一天開幕時,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在廣場的旗桿上,遊行時,前導的同學手持一面大型國旗和寫著「台灣」的單位牌,在擁擠的街道上大力揮舞,同學們賣力地演奏胡峻賢老師特為此次踩街活動所編的「國樂進行曲」,觀眾嘴裡喊著「台灣」「台灣」,大家都 high 翻天。
但是,在第三天中國隊抵達之後,大家發現旗桿上我們的國旗不見了,同學們都非常激動,一直問為什麼?我只好安撫大家的情緒,跟他們說政治上的事由政府去解決,我們應該好好表現,贏得民眾的心比較重要。上台表演時,大螢幕上打出大大的TAYVAN(土耳其文的台灣),同學賣力的演出也贏得如雷的掌聲。表演完後,俄羅斯的領隊遞給我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們明年八月到斯拉維揚斯克(Slavyansk),參加他們舉辦的2012國際藝術節,此時,我深深覺得國際舞台還是要靠民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有存在的空間。
這次活動在伊斯坦堡足足待了11天,除了表演外,其他時間都在觀光旅遊,非常感謝新港的老朋友,也是此次活動的總負責人Cegiz Durak,給予我們豐厚的待遇,除了免費食宿五星級飯店外,還全程提供一輛小巴士供我們使用,讓我們幾乎玩遍了伊斯坦堡的所有景點。Cengiz先生曾在2002年及2004年率隊來新港參加國際藝術節,他和團員於新港受到接待家庭熱情的招待,我想此次我們受到的禮遇可能是他對新港的回報吧,這些都要歸功於新港接待家庭的付出。
7月19日從土耳其回到台灣,我僅停留一天,7月21日又帶另外一批20名新港地區的青少年去韓國參加國際青少年交流,此次已經是第四次到首爾參加Korea Labo的活動了,而Labo也來台灣交流了四次,韓國的Labo組織和新港文教基金會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此次在Labo國際夏令營的活動中,很多節目都可以看到「新港誼大專義工」的影子,他們到新港參加活動時,學了不少功夫回韓國應用,這是可喜的現象,本來國際交流的目的就是增進彼此了解與互相學習,藉此也可以開闊孩子們的視野,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及辦理活動的能力。
七月和八月基金會十分忙碌,除了兩場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外,也為鄉內的小孩子及銀髮族辦了多場活動。而從8月12日到25日,響應文建會慶祝建國一百年所舉辦的百國homestay活動,還有伊朗、哈薩克、丹麥、新加坡四個國家的友人住宿在新港四個接待家庭,文建會邀請國際友人來體驗台灣文化,希望將來他們能成為台灣的行銷大使。在此,特別感謝其他三個接待家庭的鼎力協助。
緊接著在十一月,大家引頸期盼的「2011新港國際社區藝術節」即將登場。近幾年來,基金會不斷的在新港舉辦國際活動或帶領青少年出國表演及交流,已經逐漸擴大了國際的版圖。新港,雖然只是地圖上的一個小小鄉鎮,希望透過孩子們的繼續努力,將來有一天能成為世界文化地圖上的一個令人矚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