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社區論壇

【218期】「半農」學種菜

作者:張瑞隆◎本會董事長

「這些菜送你,是留給自己吃的,沒灑農藥,可以放心吃」,在鄉下收到贈送的菜常可聽到這樣的話,也就是說,市場賣的菜為了賣相好看幾乎都噴了農藥。所以,要吃到沒灑農藥的菜,除了很幸運有朋友贈送外,就要到專賣有機蔬果的商店或農場去購買,否則只好自己種菜了。
基金會從創會至今,一直持續關心環境保護的問題。民國80年代,曾推行撿拾農藥瓶、垃圾分類、廚餘回收等活動,90年代在完成了鐵路公園後,就不曾間斷地從事鄉內綠美化的工作。
而在兩年前,環保綠化組的義工到嘉義市洪雅書局,去聽了一場自然農作的演講後,隨即在林華有前董事免費提供的農地開始嘗試種植不用農藥和化肥的自然米。從事文教工作的基金會種植自然米其實是一種實驗,因為目前的耕作方式,為了預防病蟲害,農藥越噴越多,為了增加產量,化學肥料越灑越多,不但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長期下去,也會造成土地的酸化與硬化,而使土地無法耕作,專家預料恐會爆發全球性的糧荒危機。基金會希望藉由種植自然米成功的經驗,呼籲大家共同關心環境,來推廣自然無毒的觀念,並期待能改變目前的耕作方式。
回歸老祖先最原始、最自然的耕作方式,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已逐漸蔚為世界風潮。為了推廣這個觀念,基金會除了繼續種植自然米外,從民國100年元月起,更進一步嘗試種植難度更高的無毒蔬菜,我們學習周朝井田制度的精神,將地主提供的一分二的土地,由基金會的義工及有興趣種菜的鄉親每人認養一個單位耕種,每個單位又分為二部份,一部份種植的蔬菜歸私人所有,另一部分則依基金會需求種植,以供應「新港客廳」的食材及在店販售。這種耕作的方式是日本非常流行的「半農」的精神,耕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接近與了解大自然,靠自己的勞力生產無毒的食物,除了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外,也善盡保護地球的責任。
感謝環保組的義工夥伴,不畏冷冽的寒風,在短短兩週即規劃並完成了整地、招募「半農」、分配耕地、道路及灌溉設施,高度的效率令人感佩。當太陽初起,看到這些「半農」有的種菜苗、有的澆水,彼此交換種菜的經驗與心得,並期待著收成的喜悅,深深感到這真是一種快樂和健康的集體耕作方式。如果你無法和我們一起來種菜,請到基金會經營的「新港客廳」享用和購買自然米及安全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