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五四三黑白講

【216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作者:江澤祥◎本刊編輯委員

前些時候,一位旅北多年的小學同學返鄉,與筆者歡聚,閒談中,他對故鄉新港最近幾年的進步,讚不絕口,尤其社區環境的綠美化及觀光園區的設立,讓返鄉的遊子有了去處,返鄉可以多待幾天,不會覺得無聊。他說:發展農村休閒觀光產業是一種未來的趨勢,新港走這條路是正確的。他說:新港最近的進步,新港文教基金會功不可沒。筆者說:文教基金會指引新港未來的方向,當然貢獻不少,但公部門的公所、農會、各村辦公室也著力不少。可以說是群策群力,後來他又提到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會刊。他說:長期旅居在外,對故鄉特別懷念,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會刊,成為他們解鄉愁的精神食糧。對筆者的五四三專欄,覺得趣味十足,鼓勵我繼續,不要間斷。筆者開玩笑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已老到快「江郎才盡了」。可能用擠的擠不出來而難產。不過對大家的鼓勵,我會銘記於心,盡力而為。
突然間,他提到在很久以前,他在會刊上看到一篇陳醫師的大作:文中提到台灣人患有一種叫「斯德哥爾摩」什麼的病,他問筆者:那是一種什麼病, 患了有什麼徵狀,嚴重不嚴重?筆者說:「斯德哥爾摩」是瑞典的首都,自古即有「北歐的威尼斯」之稱,聽說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可惜筆者至今仍無緣親睹。不過你說的那種病,我知道,叫做:「斯德哥爾摩症侯群」,起源於一九七三年,斯德哥爾摩有一家銀行,發生搶案。當時歹徒歐陸森、歐佛森兩人夥同犯案,並挾持四位行員作為人質長達一百三十一小時之久。在長時間的綁架過程中,這些人質對於搶犯的恐懼,害怕逐漸轉化為同情、崇拜,甚至協助罪犯向法官求情,後來人質之一的女性,克莉斯汀更愛上歐陸森並且和他訂婚。這種被害人不但對於加害者滋生情感,而且還會給予協助或幫犯人說話的一種情結,又稱「人質情結。」台灣人患有「人質情結」這種不治之症的人很多。
綜觀台灣近400年史,從荷據、明鄭、清領、日治、戰後五期,都成為外來政權的禁臠,長期受異族或外來政權統治,長期被迫害,因恐懼於加害者,由害怕而逐漸轉化成同情,甚至崇拜統治者。台灣在外來政權的統治時,受迫害最嚴重的是原住民,在外來統治者眼中,他們是不被當人看的,統治者用最不人道的手段,長期的剝削、掠奪,遇有反抗,即予殺害,被迫害到曾經瀕臨滅族的危機。因為害怕繼續被迫害而產生了「人質情結」。這種不治之症,直到數人頭的民主時代,人家一句:「我把你們當人看,我要好好來教育你們。」這樣一句被嚴重侮辱的話,他們聽了如獲至寶,在那一次的大選中,用百分之九十幾的選票來討好迫害他們的高貴人種,實在悲情,這就是患有:「人質情結」的典範。在台灣患有這種不治之症的還有多數的客家人(筆者也是客家人的後代)和部分的福佬人。這種「斯德哥爾摩症侯群」,威力十分驚人,所以台灣解嚴已經很久了,但在像筆者這種老一輩的人,心目中永遠存在著一個警總,永遠存有戒嚴心態,像筆者在寫五四三時,字斟句酌,恐怕得罪當道而被點香做標記。這種病就是像上醫能醫國的陳錦煌醫師也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