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青春少年行

【208期】新港,一個讓人驕傲的名字

作者:陳亮甫◎國立嘉義高中、本會高校義工

2月24日大學學測成績公佈,國立嘉義高中7名學生成績滿級分,其中一位是曾擔任本會文教小義工,榮獲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之奉獻獎、現為高校義工的陳亮甫。陳亮甫說參與義工的過程中,讓他不論是課業或想法方面都有很大的助益,聽聽不是新港人的他,為何以新港為傲……(本刊編輯室)

是有些什麼,總能超越地緣的依附,在人的心底留存不朽的形影。我不是新港人,但這塊土地使汪洋泅流的我,覓得一處理想的口岸停靠,茫然時沉思靜想,歡欣時分享榮耀。新港文教基金會,一個讓人驕傲的名字,是成長中雋永的記號。
一切的一切,從那晚與雲門舞集的邂逅說起,國小的我和家人在民俗表演場上席地而坐,隨異國和本國的表演團體登場歡呼叫好;然而雲門登台前,觀眾席在一片掌聲後即歸於寧靜,舞者的姿體在凝滯中彷彿蓄積著能量,待音樂響起時驀地迸射,陽剛中猶帶靈動,夜色裡舞出一陣光暈。時間幾乎是靜止了五分鐘,雲門這名號也烙在我心頭,熱辣辣明晃晃,事隔多年我依舊能夠憶起當日的情景。算是與新港的第一次接觸吧!我開始好奇,這樣的小鎮,如何孕育出勾勒夢想的一群人,一個舞團。
國中時期,有幸前往新港國中接受濃厚藝文氛圍的薰陶,大部分的時間,我除了學習,還在享受著那溫潤的氣息。當朋友遞來那張報名表,我幾乎是毫不考慮便簽下了名,「義工」這詞我自然是明白的,只是長久以來總覺得這離自己太遠,參加「新中文教小義工」是有些尋新鮮的成分在,便道是課業以外,一種不太尋常的休閒罷了。掃街,整理公園,貼會訊,一群小鬼做的小事沒能引起太大的注意,而我也只是享受每次和朋友相處的機會,殊不知習慣成自然,那樣簡單的心念將伴隨我一生。
高中,算是滿懷大志想認真做些什麼的時候,我加入了文教基金會的「高校義工」組織,並且被推選為總召,率領組員籌畫一年一度的「快樂夏令營」活動。明白這是為弱勢孩童舉辦的暑假營隊,與會同胞皆滿腔熱血,於是帶頭起義的瘋狂領導者和瘋狂程度不遜的夥伴,配合基金會的殷殷指導,為期一週的夏令營在群策群力下成型,並落幕。這樣的一趟,似乎將我對服務的認知提升至新的層次:其一是志願服務依舊講求效率,不能一廂情願卻不顧被服務者真正需求,其二是我們該更謙卑,感謝被服務者給予我們機會學習,並心繫其他等待援手的聲音。
新港,這樣一個由義工組成的小鎮,帶我感受群體生命的脈動,年輕悸躍的心緒有了依歸和憑藉。與國際交軌的理想,早在好些年前便於這一塊土地上紥根。我很幸運,多次有機會參與基金會的國際交流活動,與多國的青年互動。對於他山之石,人總是很容易產生嚮往,我也不例外,一下了飛機便宛如脫韁野馬大玩特鬧,瘋狂愛上外國的一切,甚而回國後仍惦念著他們的好。但漸漸我明白張董事長等人多次安排交流的用心,不只是要拓展國際視野,更是要緊握、深愛腳下的草土。在外國人口中聽他們說臺灣的美,我感動;向外國人介紹夜市的道地珍餚,看他們眼裡閃動的期待,我動容;一群人在異域揚起國旗,高唱閩南語民歌,我幾近落淚。
新港,又教了我重要一課,要我成為讓自己也驕傲的那個典型。
回首前塵,我不確定自己替新港做了多少,只道這一切和新港給予我的相較,誠然是微不足道。究竟新港還帶給我什麼,我也說不上來,可能是一種理念,一種自基金會成立伊始,便傳承下來的意念──全心付出,專注夢想,腳踏實地,追求突破,諸如此類。那樣的意志我貫徹了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我一直在這群人那群人身上,見到我極欲跟隨的足跡。
記得在一次講座上,龍應台基金會的執行長調查在座學生公共服務的參與的經驗,我舉了手,緩緩道出新港這個名字,演講者眼裡閃動著光芒,邀請我向聽眾介紹基金會和新港。我記得我是顫抖著雙手,完成那次報告,在四周的掌聲中如釋重負,心裡只有滿滿的感動。
新港──一個讓人驕傲的名字,會永遠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