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文教基金會創始之初,在林懷民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藝文展演成為基金會首要以及持續推展的工作,一晃眼,二十多年過去,在台灣一般人心目中屬於「有錢有閒」或「都市人」才會看的表演和展覽,對新港這個大多數為莊稼人的典型農村,究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改變?想必是大家好奇和關心的問題。
名氣的表演團體外,一般的展演場上,看到的大都是「熟面孔」,顯然有觀賞藝文展演習慣的鄉親還是少數。前幾天在民雄演藝廳巧遇林懷民老師,一路辛苦經營「雲門舞集」的他也慨嘆,「如果雲門只在台灣表演的話,早就餓死了,而且政府相關部門缺乏培養欣賞人口的觀念,讓台灣民眾沒有付費欣賞藝術的習慣」,一語道盡從事藝文推展的艱辛。在台灣,與謀生無關的繪畫、舞蹈、戲劇等藝術展演,對創作者與推展者而言,都是一條漫長而寂寞的路。
這兩三年來,我一直思考如何突破這種困境,也不斷鼓勵行政秘書們尋求更多的管道及嘗試不同的方法,希望化被動為主動,發現與培養潛在的欣賞人口。除了週末在鐵路公園的「鐵路舞台」,讓鄉親或觀光客不期而遇,可以駐足欣賞表演的驚喜之外,也到過大潭、中庄、南崙、北崙、三間、中洋、菜公、月眉、月潭、溪北等村落,結合當地的團體表演,希望吸引更多的欣賞人口並增加他們對基金會的了解和認同。
而最近的「夢想新港寫生比賽」的得獎作品,在基金會四樓結束展覽後,也首次嘗試到鄉內各國小展開巡迴展覽。寫生比賽大多以鄉內景物,或基金會所舉辦的藝文活動為素材,可以讓學生關心鄉土,以及激發參與藝文活動的動機和養成欣賞藝術的習慣。加上配合播放「2008新港國際社區藝術節」的影片,以及對展覽作品的導覽解說,加上商請有藝術專長的老師教導小朋友彩繪牆面,看到學生專注的眼神以及快樂的笑容,我想藝術活動是教育很好的媒介,而從小紮根更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此外,藝術家駐村也陸續進行中,包括國內的舞蹈家吳義芳、戲劇家楊美英、偶戲專家李筆美、視覺造型專家黃郁雯,來自印度的藝術家Varsha Nair及馬來西亞的章永佳和張慜華,他們在幾個村落,曾為我們的長輩及青少年朋友提供美的觀念及做法,讓藝術不知不覺的貼近大家的日常生活,這些點點滴滴的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為新港帶來美好的改變。
最近陸續邀請學有專長並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來為館內秘書同仁及義工夥伴們進行密集的培訓課程,希望大家能產生創新的思維,增加行銷的理念與技術,突破藝文推展的困境,最後能達到雲門行銷經理劉家渝小姐口中所說,「新港在台灣地圖上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鄉鎮,但在藝文表演的地圖上卻是一個熱鬧的大都市」,在此與大家共勉,讓我們一起努力來行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