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前夕,與幾位悟人(誤人)子弟的退休同仁餐敘,幾杯黃湯下肚後,過去靠嘴巴吃飯的同仁,職業病復發,滔滔不絕的議論時政,談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高級外省人郭冠英事件,有位閱學歷史的同仁,義憤填膺的大罵郭君不配當人,他把長於斯,吃住於斯的台灣寶島說成鬼島,更罵台灣人為台巴子,欺人太甚。有一位同仁問筆者說:「你喜歡研究台灣的俚語,台巴子是什麼意思?」。我說:「台巴子,就是台灣的鄉巴佬,就是說台灣人是落伍、粗鄙、不學無知的鄉下人。」「鄉巴佬」,是上海人最常罵人的話,因為上海人自認只有道地的(正港的)上海人才是都市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無知的鄉下人。四川人叫「川巴佬」,湖南來的稱「湘巴佬」。「台巴子」可能指「台巴佬」的兒子吧。至於郭冠英稱台灣為「鬼島」,筆者則認為郭君可能精通連橫著的「台灣通史」的緣故。
「台灣」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根據連戰祖父連橫著的「台灣通史」,說「埋冤」就是閩南語台灣的初譯。早期移民流落台灣的羅漢腳冤死的很多,閩南移民便以怨嘆的語氣說這是「埋冤」(閩南語與台灣同音)的地方。所以台灣到處有萬善公廟,就是祭拜這些冤死的先民。其二:「台灣」本是台南安平的原住民部落名稱。初到安平的漢人向原住民探問:「這是什麼地方」。原住民答道:「TAYWAN」,所以漢人有的說是「大員」,有的譯成「台員」,有的叫它「台灣」。漳州、泉州人陸續從安平登陸,家鄉人問起:「你到那裡去呀?」回答便是「去台灣。」所以郭君說「台灣」是鬼島,可能就是根據「台灣通史」的說法,就情有可原,若是故意說台灣是鬼島,那其心就可誅了。一位同仁反駁說,「台灣」的名稱第二種說法比較有可能。至於第一說法,他認為是筆者五四三寫多了,喜歡說笑話,其他的同仁,也半信半疑。筆者用人格保證,絕對不是筆者無中生有,「台灣通史」真的有這樣說。
對於同仁對台灣歷史和地理的無知,情有可原,因為過去在黨國體制的教育思想薰陶下,對台灣的史地一片空白,另知道中國的第一大河──「陽子江」(長江),而不知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全長一百七十公里),對甲午戰爭、鴉片戰爭的來龍去脈,背得滾瓜爛熟,但對影響台灣巨大的「牡丹事件」仍然陌生。對台灣有典故的「俚語」,例如「正港的台灣人」、「阿婆諒港」(台語)也是人云亦云,真是可悲至極。清初對於移民台灣限制甚嚴,申請渡台須經三道衙門審核,由廈門到鹿耳門上岸的叫「正港台灣人」(有許可證的),一般移民都採取偷渡,由東港、大甲、北港、新港、鹿港等小港上岸,偷渡來台的很多被船老大放生、種芋或餌魚,真是九死一生。至於「阿婆諒港」(偷跑)是台灣在甲午之戰後,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人不甘心,宣佈獨立成「台灣民主國」以「永清」為年號,「黃地黃虎」為旗幟,唐景崧任大總統,劉永福為民主大將軍,歷經一百四十八天的抗日,彈盡援絕,劉永福見勢不可為,化裝成老太婆半夜逃回廈門,就是「阿婆諒港」一語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