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哥是我的老病患,2006年開始在我診所追蹤治療高血壓,斷斷續續,已經快十八年。
吳大哥是不太聽話的患者,外表看起來並不高,不超過160公分,獨居,通常由姊姊陪伴就醫;多年前腦部曾經受傷、昏迷、急救、住院,喉部仍留有當時氣管切開的疤痕;目前右下肢無力, 走路較慢, 可能是當年腦外傷的後遺症;吳大哥講話不多,思考單純;問他為什麼拖了那麼多天才回診?降血壓的藥到底有沒有按時服用?為什麼藥還剩那麼多?只是笑笑;問他血壓升高時會不會不舒服,也還只是笑笑,好像看病吃藥是姊姊的事,或是醫師的事,跟他無關;這一切,其實是他腦挫傷前額功能受損,認知退化,個性改變所造成,所以才需要姊姊一直盯著他看醫師及按時服藥;每次看到姊姊亦步亦趨、說好說歹、又拖又拉地跟著他,才願意出來看診,這番苦心,綿延不絕的姊弟之愛,令人由衷敬佩!
多年來,吳大哥由於不按時服藥,導致血壓控制不佳,去年十月發生左腳無力、跌倒,我將他轉送嘉義長庚醫院,檢查結果是腦血管栓塞,住院期間,又出現水腦症,行動、語言更加退化,出院後,除了床舖、廁所、浴室或電視機前,別的地方(包括我的診所及長庚醫院)大都去不了;住在新港街面的弟弟,幫他申請扶緣服務協會的送餐服務,我也隨著扶緣送餐志工,到住處看他,發現水腦引流手術後,若不走出去,腦、及四肢自主功能的改善,可能微乎其微,當下決定,除了送餐,一定要幫助他走出去;素園離他家近,是最好的選擇。
走出家門,到素園參加活動,算是吳大哥人生第一張社會處方箋!
素園所收的個案,平均年齡八十三歲,病因複雜,失能或失智的程度不一,基本上很難合在一起上課或生活;大約半年前開始,我們邀請接受過各種照顧訓練的婉如老師,針對剛收案、對素園還陌生、人與人的關係尚未建立,而且,失能失智較嚴重者,大約五、六位,另在素園小教室每週開設一天「高齡人生寶盒」的課程,由婉如老師親自帶領,希望每位長輩,可以有個人化的學習機會,對症下藥,幫助他們,踏出困難的一步,逐漸融入素園日常的學習生活;吳大哥一週一次到素園,就從高齡人生寶盒的課程開始。
婉如非常盡心盡力地安排寶盒裡的各式課程,並且時時準備小點心,或小禮物來鼓勵長輩們,自己還特地花錢跑去學習容易吸引長輩興趣的課程,自費備妥所需材料,在志工阿信兄從旁協助,多管齊下,終於陪伴柏蒼主任慢慢走過吳老師圓滿離世後,那種痛心、孤單、無助、睡不好、吃不下的日子;也幫助洪媽媽從失智、眼光反應遲頓、茫然、動不動淚水奪眶,改善到可以在互動課中,和百歲的何森爺爺交談幾句;平常參加素園大班的課程,和他人愈來愈有互動!至於吳大哥每上一次課,都有一些令人料想不到的進展!
對於吳大哥、柏蒼主任、洪媽媽來說,「高齡人生寶盒」可以算是他們個人化具有療效的社會處方箋!
另外,素園的志工明杰大哥,這幾年來腰椎持續退化,壓迫坐骨神經,造成背痛走路無力騎車摔倒,幾度急診送院治療,出院隔天馬上又回素園服務,看到長輩,好像吃下了定心丸,背痛減少許多;每週二中午自備食材準時到素園備餐的新港廟口電器行老板娘,多年來罹患全身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關節疼痛變型,但是,在廚房走來走去忙碌地備餐時,好像忘了什麼是痛,他們參與素園的志願服務,都感受到「社會處方」的療效!
說實在,素園高齡人生寶盒的陪伴課程,不可能每次每人的進步都會有類似吳大哥般令人驚喜!當婉如老師投入太多,而長輩遲遲無法改善時,會一點一滴轉換出老師的負擔,長期下來,恁誰也承擔不了。
為了紀錄、評估、追蹤長輩身心靈社會四面向的健康狀況,每週二邀請中正大學人權門診團隊開檢討會,最近突然發現,婉如的意見變少,話不多,看起來好像很累,眼神不像以前靈光,進一步了解,原來宿疾又復發。
吳大哥在婉如的課堂上,聽到隔座何森爺爺的談話,笑了起來,原來他們曾是鄰居,古早的記憶,藉由婉如的課又重新聯結回來;吳大哥每次上課在老師誘導下,一點一滴地恢復記憶,笑容一次比一次地生動;這記憶,這笑容,終於幫助婉如走出宿疾的低潮與茫然。
社會處方可以在照顧者及被照顧者身上同時產生療效,大概是素園──愛的一家人,值得提筆寫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