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工商業的發展,除了讓台灣經濟崛起之外,亦成為台灣早餐店文化的濫觴。袖珍的新港小鎮以奉天宮為中心,方圓不到300公尺匯聚30多家台式、西式、中式的早餐店,不僅完整呈現特殊的早餐店文化縮影,更多元展示著新港人豐富的早點餐盤。在眾多的早餐品項當中,我們此次選定一項餐點介紹給讀者們,它是中式與台式的融合,卻能在西式早餐店中與漢堡、三明治抗衡,這樣神奇的存在是什麼餐點呢? 它就是平凡又多變的『蛋餅』。本次介紹兩家販售特色蛋餅「阿南早點」以及「早點豆漿」的早餐店,讓大家更了解新港在地美食。
早點豆漿
清晨5、6點蒼青的天空和著不那麼刺眼的淡黃,香客大樓南隅的金蛋糕店前人潮熙攘,陽春的招牌、煎臺的香氣、蒸籠的炊煙、攤前的嘈雜,這些片段記憶存在許多新港人的腦海,你是否曾想循著記憶中的畫面,回溯當年熱呼呼的美好滋味,卻怎麼也尋覓不著呢?其實「早點豆漿」並沒有消失,而是搬到奉天宮前的新民路上,甚至能在Google map 上找到定位。
早點豆漿屬於傳統台式早餐店一類,店內販售的餐點較為單純,有蛋餅、豆漿、米漿、油條、碗粿、米糕、飯糰、包子、饅頭等等。蛋餅是早點豆漿的標誌性產品,外形與一般的薄皮蛋餅有幾分相似,然而氣味與口感上卻遠勝出薄皮蛋餅,早點豆漿的蛋餅是台灣少見的麵團蛋餅,比較偏向中式麵點的製作手法,在口感上比較Q彈有勁道,氣味則有一股烙餅的炭香味,吃起來純粹清爽,但蛋餅的炭香、麵香與蛋香卻能在口頰留香。另外,早點豆漿的豆漿也頗具特色,老闆說他們家的豆漿與別人不同之處在於會和豆渣一起煮,因此會有一股淡淡的炭燒香氣,深受許多鄉親喜愛。
樸實的蛋餅和豆漿卻能令人流連忘返,果真臥虎藏龍!而早餐店的老闆夫妻楊國呈與王月梅更像是大隱於市的高人,如果不說你可能不知道老闆夫妻倆是台灣第一對完成攀登百岳的夫妻。從北部返鄉後,夫妻倆原先開設金蛋糕,後來因為熱愛登山運動,加上蛋糕店的時間比較不彈性,為了滿足登山嗜好,故在民國77年時,將蛋糕店交給大哥經營,夫妻倆則在店前做起早點生意。而有著炭香味的蛋餅跟豆漿,也是老闆夫妻在台北打拚時,跟一位來自福州的師傅所學的,並帶回新港發展出如今特殊的好味道,每天2點起床開始備料、炊粿和碗粿、磨煮豆漿和米漿、煎蛋餅,營業到8點半左右就結束了。開業35年來,老闆夫妻也跟客人們培養出有趣的小默契,客人如果發現老闆夫妻在柱子上貼上休息的紅紙,都會知道這對夫妻又去爬山,老闆打趣的說到遷址後,本來想把早餐店取名為百岳店,但怕人家不知道他們在賣什麼才作罷。筆者特別推薦豆漿加米漿給讀者們嘗試,炭香與米漿的花生香融合得恰到好處,讓米漿的香氣多了層次感,搭配麵團蛋餅一起吃,有一種日子裡淡淡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