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採編營特刊

【310期】採編營特刊:新港人的廚房——雙協興商行

作者:採訪、文字:洪崇恩、侯湘婷、曾宇堂、謝涓娟、鄭百珊、陳彥伶 統籌:曾宇堂、謝涓涓 指導老師:王筱雲

新港人的廚房
位於大興路舊市場入口的雙協興商行,於民國四十八年由葉春壽老先生所創立,是一間充滿古早味的超級雜貨店,早期交通不便,它扮演著供應新港偏遠村落小雜貨店,柴米油鹽醬醋茶及各項南北貨的批發商角色,儼然是新港人的大廚房。雖然現今便利商店、超市林立,卻仍能在新港巷弄中屹立一甲子,顯見其在新港的重要性,現在由三子接手。

創業維艱   
頭家嬤說,剛創店時,葉老先生常常一大早遠到蘇澳買魚,載滿一大車回新港,再製作成鹹魚,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一餐中能有鹹魚配飯,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當時雙協興商行事業做得非常大,冷凍櫃就有兩座,一樓是店面,擺了滿滿的各種家庭日常必需品,二樓是倉庫,三樓則是住家。現今店面仍然可以見到貨梯的鐵柱,可見當時營業量之大。

充滿人情味的老店    
大甲媽祖遶境新港奉天宮時,老夫婦倆,便出錢出力為信徒提供免費的餐飲,前幾年還親自準備流水席,後來因店內事務實在太過繁忙,轉而出錢請人幫忙準備,就這樣持續了十八年之久!葉老先生過世後,他的精神繼續由許多好心人傳承下去。
頭家嬤表示,葉老先生平日非常節儉,甚至使用油桶DIY製作畚箕,發送給親戚好友使用;有些好友來向他借錢,老先生也不會去追討;貧窮人家遇喪事,起初由村長找村民湊錢幫忙,後來葉老先生更是直接協助支付。
有次,一位媽媽身邊帶著念國小的孩子,一大早開店時就來借營養午餐的錢,雖然當時有許多詐騙的案件,但是不忍心讓小朋友挨餓,店內零錢湊一湊就借給了對方。
有趣的是,大甲媽祖遶境時,不少信徒會在舊市場打地鋪,有時候客人買東西會直接把零錢放桌上。某一年,一位信徒順手牽羊帶走了50元,但幾年後良心不安,便交還500元及道歉紙條放回桌上。

現代化的衝擊  
舊市場一○一年整修完成,加上大興路經過兩次的修建,初時的攤商多數已經離開舊市場和大興路,頭家嬤無奈的表示,攤商、客源減少了非常多。鄉下村落的小雜貨店,因老年人口的凋零,關店不再取貨,盤商的角色失去;便利商店、全聯、COSTCO的衝擊,零售業務減少很多,生意大不如前。但是可愛重感情的新港人,習慣他們老滋味的老朋友,依然會上門。雖是零零散散的客人,卻都是認識的老客戶,伴隨著寒暄,小聊幾句話,濃濃的人情味,也許才是雜貨店最迷人的一面吧!

新世代開啟網購業務
年輕的第三代動起腦筋,做起了網購業務,其中最熱門的商品當屬水煮瓜子,比起零星客源,網購可達到數十包,甚至數百包的出貨量。上帝關上一扇門,必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如果你夠努力的話。現在,雙協興商行這間超級雜貨店,權充網購實體店面,將永續提供新港人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