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297期】新港與飛驒古川交流23年:青年接棒延續情誼

作者:整理:徐家瑋 ◎本會執行長

開啟青年世代的情誼
在8月7日,來自日本岐阜縣飛驒市吉城高等學校的鈴木健校長,親自帶領2位師長及13名學生,首次與國立新港藝術高中進行文化交流。吉城高校學生,特地學習幾句簡單的中文自我介紹,拉近彼此的熟悉度,再透過英文來介紹他們的家鄉,讓新港青年透過圖片及介紹,進一步認識他們的在地特色,藉由茶道表演、和服展演、飛驒工匠代表技藝「組木」的示範等體驗,由日本青年的示範教學,帶著新港青年互動體驗,近而更加認識日本的在地文化。新港藝術高中學生也透過絲竹樂器的示範教學,帶著日本青年進行樂器體驗,即便語言不通,但藉由音樂、遊戲、舞蹈、茶道、木匠體驗等,慢慢的了解彼此。

向新港交趾陶大師學習
古笨港陶華園負責人謝東哲說:「身為新港人當然要義不容辭的為在地交趾陶工藝文化,盡一份心力的推廣教育。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期望讓日本、新港青年更深入了解交趾陶工藝文化的價值性,從交趾陶的歷史脈絡介紹、釉藥、溫度材質講解,進而讓青年親自動手上釉、壓模、修模到捏塑12生肖造型等課程設計,看似簡單的動作,但需要動腦與耐心的磨練,才能磨合出好技藝,最困難的就是手到、眼到、心到,是一輩子的學習。」

「Old Is New」的培力永續
23年前開始持續與飛驒古川進行互動交流,飛驒及新港均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農村經濟發展不易、年輕人離開家鄉、文化傳承面臨挑戰等等難題,今日古川青年首次來到新港交流,新一代的接棒延續這23年來的情誼,讓我們共同期望未來有更多的互動機會,期望新港青年都能真正達到「立足新港 ‧ 放眼國際」的視野。社區營造中「造人」的工作,無非是改造社區居民觀念,可以自動自發一起針對社區發展難題,集思廣益形成共識,並且落實執行,是新港仍持續努力的工作,新港面臨人才嚴重外流、人口老化及專業人才養成不易等問題。基金會如何扮演「專業動能」的角色,不斷引進新知,以參與執行的在地人才為基礎;不斷學習,培力在地的專業能力。
透過傳統記憶的保存與傳承,和對文化的重視與用心,藉由向交趾陶大師的學習中,累積對在地文化工藝的認同與價值,更期望未來持續相互交流、互訪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