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utton
鄉親故事

【342期】新港映像

作者:新港囝仔阿志

我曾經在新港生活,那是一個用黃麻桿當衛生紙的年代,此刻不逾矩的年紀,新港是一個漸層的記憶,越遠越依稀。印象中我住在新港戲院旁的邊屋,有三間草茅,我與外公住在中間,第一間好像沒住人,第三間住著一位略為跛腳的先生及家人。我進出新港戲院自如,從電影、新劇看到布袋戲,但忘了有沒有歌仔戲。平常外公會帶我去各店家串門子,自己玩時會鑽遍奉天宮,到戲院左前方,也算廟的左邊的果園,去摘楊桃或柚子等。記得我好像讀過新港國小一年級上學期,下學期就轉到了高雄,從此跟新港漸行漸遠。在高雄期間,母親偶爾會帶我回新港,記憶中坐火車好像要很久很久才會到嘉義。有一次媽說外公再見了,要回去告別,我說怎麼知道,媽說電報來了,我問電報是不是電線在說話,長大後才知道電報是60年前民間傳遞消息最快的紙本簡訊。外公做仙後,從此我與新港不相往來。
時間不知不覺流逝,我已長大成人,換我偶爾會開車載媽媽回新港探望阿姨,現在新港唯一認識我的除了阿姨一家人外,沒有別人。新港在藕斷絲連後,重回記憶中,雖然拜訪阿姨也是有一年沒一年的,甚至好幾年,但阿姨幫我弄了一本新港文教基金會的會訊,何時開始寄已忘了,但每月收到它應該有20 多年了。它成了我新港映像的來源,從陳董事長創會、當政務官、再回鍋當董事長、社區營造、大甲媽祖淨港計劃、環保志工、新港客廳、鐵路公園、藝術高中、陶板窯、技藝薪傳、好農在新港、日本飛驒文化交流、國際藝術節到各種藝文表演及活動等等,新港在我心中活起來了。去年5月本會訊372號報導:為新港戰「疫」,基金會請退休校長王靜文與她先生,編了一首「新港IN病毒OUT」的防疫舞,這位王校長就是我阿姨的女兒。
有一天從國道一經過嘉義,突然想彎進新港看看阿姨,下交流道才打電話,表弟說阿姨不在,只好去奉天宮轉轉。我雖然老了,但跟當年的小孩一樣,到處亂轉,兩邊的塔也爬上爬下。兒時記憶除了龍柱、石獅、香爐、媽祖神壇稍有印象外,其他完全遺忘,無從比較,倒有點像外來遊客重新建構新港映像。由主殿通過一個圓形門要進入迴廊,記憶回到60年前,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溜滑梯嗎?它完全沒變。是那個時代一群小孩,唯一的公共遊樂設施,小蘿蔔頭努力的向上衝,然後身體瞬間轉向,用屁股坐在圓門下弦最高處,讓自己溜下來。望著它,我眼前突然一片模糊。